张泓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47章 岐仁堂的"交心方":补坎益离丹巧治心神不宁,岐大夫的悬壶故事,张泓光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入秋的雨一下,豫东平原就凉透了。岐仁堂的青石板台阶上长满了青苔,踩上去滑溜溜的。岐大夫正坐在柜台后翻《医法圆通》,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着批注,都是他年轻时记下的心得。忽然听见\"吱呀\"一声,木门被推开,带进一股湿冷的风。
\"岐大夫,您给看看吧,这病快把人熬垮了。\"说话的是街口杂货店的王秀兰,四十出头,脸色蜡黄,眼下挂着两个乌青的圈,头发乱糟糟的,像是好几天没梳。她一进门就往诊凳上坐,刚坐下又猛地站起来,手捂着胸口:\"又跳了又跳,心慌得跟揣了只兔子似的。\"
岐大夫放下书,示意她别急:\"慢慢说,啥时候开始的?\"
王秀兰喘了口气,搓着冰凉的手:\"俩月了,先是睡不着觉,躺床上瞪着眼到天亮,后来就心慌,听见点动静就吓一跳——前天隔壁砸墙,我吓得手里的碗都摔了,心口突突跳了半宿。这几天更邪乎,夜里出汗,枕头能湿透,白天又怕冷,穿两件衣裳还觉得风往骨头里钻。\"
她掀开衣襟,露出脖子上的汗渍:\"您看,这汗黏糊糊的,不像天热出的汗,凉飕飕的。去卫生院查了,心电图、抽血都做了,说没毛病,开了点安神的药,吃了也不管用。\"
岐大夫让她伸出手,指尖凉得像冰,指甲盖泛着青。搭脉时,指腹下的脉细弱无力,像风中摇曳的灯芯。\"舌头伸出来我看看。\"王秀兰的舌头胖大,边缘有齿痕,舌苔白得像蒙了层霜。
\"夜里起夜不?\"岐大夫问。
\"咋不起?一晚得去三四趟,小便清得像水,刚躺回被窝就又想去。\"王秀兰叹了口气,\"白天也没精神,懒得说话,店里的账都算不清了,顾客问价我都得愣半天。\"
旁边研药的徒弟小林正用铜臼捣着茯苓,听见这话停下手里的活:\"王婶,您这是不是累着了?前阵子见您店里进货,搬箱子搬得满头汗,是不是那时候受了凉?\"
\"谁说不是呢!\"王秀兰拍着大腿,\"那天搬完货就下雨,我淋了半截路,回来就发烧,烧退了就成这样了。\"
岐大夫点点头,从药柜最下层抽出个陶罐,倒出几粒黑褐色的药丸,放在手心:\"你这病,是心肾不交。《黄帝内经》说'水火者,阴阳之征兆也',心属离火,肾属坎水,本该水火既济——心火往下走,肾水往上走,就像锅里的水烧开了,蒸汽往上冒,锅盖的凉气往下落,这样才能平和。\"
他拿起一粒药丸:\"你现在是坎水那边的阳气不足了。坎卦是两阴夹一阳,这中间的阳气就是肾火,能把肾水蒸腾上去给心火降温;可你淋了雨,坎阳被湿冷压住了,水蒸不上去,心火就孤单了,浮在上面往下不来,所以心慌、失眠、怕惊。\"
王秀兰听得直点头:\"对对对,我就觉得心里头空落落的,老想叹气,身上没劲儿,就想躺着。\"
岐大夫走到药柜前,拿出几个药盒:\"给你用补坎益离丹,这是郑钦安的方子,专门治你这种水火不交的毛病。你看这方子:附子、桂心各八钱,这俩是君药,专门补坎里的真阳,就像给灶膛添柴,火旺了才能把水烧开;蛤粉五钱,补坎里的阴,让阳有个依附的地方,就像烧开水得有锅,不然火再旺也白搭;炙甘草四钱,生姜五片,调中焦脾胃,脾胃是水火相交的枢纽,枢纽通了,上下才能串通。\"
小林在旁边记方子,忍不住问:\"师父,郑钦安说这方子是'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',这话咋理解?\"
\"问得好。\"岐大夫拿起附子,\"先天之火就是坎阳,在肾;君火是离火,在心。肾火就像炉子里的火种,心火就像屋里的灯笼,火种旺了,灯笼才能亮得持久。你王婶现在是火种快灭了,灯笼也快没光了,所以得先把火种添上,这叫'上病治下'。\"
他又翻开《医法圆通》给小林看:\"你看郑钦安说的'补坎益离者,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也',就是这个理。他还说这方子能治心慌、惊悸、失眠,都是因为这些病根子都是心肾不交——要么是肾火弱了,水不能上承;要么是心火虚了,火不能下交。\"
王秀兰接过药包,捏了捏沉甸甸的:\"这药咋吃?会不会上火?我以前一吃补药就口腔溃疡。\"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