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泓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40章 秋来鼻痒喷嚏急 岐大夫调补除根疾,岐大夫的悬壶故事,张泓光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2024年9月23日,秋分刚过,清晨的露水还凝在岐仁堂门前的绿萝叶上。玻璃门被推开时带起一阵风,混着街角早餐铺的豆浆香,还有个女人压抑不住的喷嚏声。

\"岐大夫,您给看看吧!\"来人摘下电动车头盔,露出被汗水打湿的头发,口罩摘下来的瞬间,又连着打了三个喷嚏,手里的纸巾已经攥成了团。她约莫四十出头,穿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,袖口卷着,露出小臂上几道浅浅的划痕——这是常年在菜园子忙活的印记。

岐大夫放下手里的电子秤,示意她坐到诊桌前的藤椅上。\"王大姐吧?上周电话里约过的。\"他记得这个声音,电话里就带着浓浓的鼻音,\"先歇歇,喘匀了气再说。\"

徒弟小周赶紧递过一杯温水,打量着来人:眼下的黑眼圈像抹了淡墨,鼻尖红红的,说话时带着明显的鼻塞音。\"师父,她这是典型的鼻鼽啊。\"

王大姐喝了口水,总算止住喷嚏:\"可不是嘛!每年秋分一到就犯,鼻子痒得像有小虫子爬,眼泪鼻涕一起流,眼睛都肿成桃儿了。社区医院开的喷鼻子的药,一开始管用,现在喷多少都没用。\"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药瓶,标签上的字已经磨掉了大半。

岐大夫摆摆手,没看那药瓶,伸手搭在她腕上。指尖下的脉像被秋风吹得发蔫的禾苗,细细弱弱,按下去才勉强摸到搏动。\"舌头伸出来我瞧瞧。\"王大姐依言照做,舌质淡得几乎没血色,边缘带着一圈深深的齿痕,舌苔薄白得像蒙了层霜。

\"这毛病多少年了?\"岐大夫收回手,拿起桌上的木质压舌板轻轻碰了碰她的舌尖。

\"得有五六年了。\"王大姐揉着太阳穴,\"前几年就早晨打几个喷嚏,今年邪乎,从早到晚不停,夜里躺床上鼻子堵得没法喘气,只能张着嘴睡,白天干农活头晕乎乎的,喷农药都怕弄错比例。\"

\"平时吃饭香吗?\"

\"不咋地,\"王大姐叹了口气,\"夏天天热,吃了俩冰西瓜,拉了几天肚子,之后就更没胃口了。人家说我这是免疫力低,可我天天干活,咋就免疫力低了?\"

岐大夫笑了,转头对小周说:\"《黄帝内经》讲'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',她这不是免疫力低,是正气虚。你看她舌淡脉弱,食少便溏,明显是脾肺两虚,卫气不固。秋分之后,天地间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就像一天里的傍晚,外面的风也带了寒气,她这虚身子挡不住,风邪就往鼻窍里钻——这就是《金匮要略》说的'风气百疾'啊。\"

小周在病历本上飞快记录:\"王xx,42岁,农民。鼻痒喷嚏五年,加重半月。伴流清涕、鼻塞、眼痒,夜寐欠安。平素神疲乏力,纳差便溏,畏寒。脉细弱,舌淡苔白,边有齿痕。辨证:脾肺气虚,卫外不固,风邪犯窍。\"

王大姐听得直点头:\"大夫您说得对!我不光怕风,还特爱出汗,稍微干点活就一身汗,风一吹更难受。前阵子刷短视频,有个'经方大师'说治这病就得用小青龙汤,说是专门去寒去水的,我让村里药店抓了三副,喝得烧心不说,鼻子更堵了!\"

岐大夫拿起桌上的铜杵臼,慢悠悠碾着当归片:\"小青龙汤是治外寒里饮的,像那些咳喘厉害、痰稀得能拉丝的人合用。你这不是真有寒饮,是脾虚生的湿,风一吹就'风起水涌',本质还是虚。\"他指了指窗外,\"你看街对面那棵老槐树,根扎得浅,风一吹就晃,叶子哗哗掉;旁边那棵根深的,风再大也稳当。人也一样,底子虚了,风邪才有机可乘。\"

说话间,岐大夫已经开好方子,递给小周录入电脑:\"按这个抓,山药15g,焦六神曲6g,甘草3g,炒白芍5g,炒杏仁4g,茯苓9g,白蔹3g,当归9g,地黄6g,人参2g,白术6g,柴胡5g,阿胶珠2g,防风2g,桂枝3g,大豆黄卷6g,川芎3g,麦冬5g,桔梗4g,干姜2g,大枣6g。六剂,每天一剂,水煎两次,兑在一起分早晚喝。\"

王大姐看着电脑屏幕上的药方,有些纳闷:\"这里面咋没苍耳子、辛夷花?我听人说治鼻子离不了这俩。\"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柯学:妃英理三年抱俩

不弃九九

小鲜肉?我演的角色都有异能

B东B东

都市神医:我有透视金瞳

波哥家的小猫咪

重生七零要逆袭,虐渣撩爱两不误

张小仙

报告王爷,王妃又发疯了

小胖丫

穿成漂亮炮灰,玄学大佬轰动年代

看水是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