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随竹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二回 白良关刘宝林认父 杀刘方梅夫人明节,古典白话合集,清风随竹影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梅氏夫人听后,大为震惊,急忙问道:“我儿,那中原的尉迟蛮子,可曾通报姓名?他叫什么?” 宝林说:“啊,母亲,他叫尉迟恭。” 夫人听到 “尉迟恭” 这个名字,眼中的泪水顿时止不住地滚落下来。宝林见状,一头雾水,如同黑漆皮灯笼,又似冬瓜撞木钟,满心疑惑。他连忙急切地问道:“母亲,您究竟为何事如此伤心?您快与孩儿说明,哪怕有千难万难,只要孩儿能做到,一定为您办妥。” 夫人含泪说道:“哎呀!儿啊。你虽这么说,可这事只怕你未必能做成。为娘心中藏着二十年的冤屈,又有谁知晓呢?如今你已长大成人,不但不思认父报仇,反而还在为仇人效力。” 宝林连忙跪下,说道:“母亲,您这话孩儿听不明白,就像对着一面昏镜,啥也看不清。您快把这冤屈从头讲起,孩儿实在困惑,求母亲快快说与孩儿知道。” 夫人说:“儿啊,为娘今日就把这事儿跟你说明白,至于报不报仇,就看你自己了。为娘就算此刻死了,到了黄泉之下,也能瞑目了。” 宝林追问道:“母亲,到底是怎么回事啊?”
梅氏夫人说:“我的儿,今日与你交战的尉迟恭,你可知他是谁?”“孩儿不知道。” 夫人看了看旁边的丫鬟,说道:“你们去外边守着,要是老爷进来,赶紧通报我。” 丫鬟们答应着走了出去。夫人见房内无人,这才说道:“我儿,那书房中的刘国贞,这个奸贼,你可知他是谁?” 宝林说:“他是我爹爹呀。母亲,这和中原的尉迟恭有什么关系?” 夫人喝道:“哼,你这不孝的畜生,怎么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不认得了?” 宝林惊讶道:“哎呀,母亲,您这话可就说错了。我爹爹此刻就在书房,怎么能说我不认亲生父亲呢?” 夫人道:“我儿,今日与你对敌的尉迟恭,才是你的亲生父亲。而刘国贞这个天杀的奸贼,与为娘有深仇大恨,你竟然还不知道?” 宝林大惊失色,说道:“母亲,孩儿实在难以相信,您务必细细说明此事。” 夫人说:“你不信也难怪,你把方才那根鞭拿过来,一看便知。” 宝林把鞭拿过来,说道:“母亲,鞭在这儿。” 夫人说道:“我儿,这根鞭名叫雄鞭。你可知你亲生父亲手中有一条雌鞭,而且在鞭柄上还嵌着四个字。你平日里也不当回事,都没好好看看,你自己的名字难道姓刘吗?” 宝林把鞭转过来一看,果然在上面刻着 “尉迟宝林” 四个小字。“哎呀!母亲,看这鞭上的姓名,孩儿确实不姓刘,反而与中原的尉迟恭同姓。母亲又这么说,这其中的冤屈之事到底是怎样的?您快一五一十地说与孩儿明白。”
夫人说道:“我儿,今日为娘就跟你说个清楚,也看看你的良心。说起来,这事儿真叫人可恼可恨。当年,为娘与你亲生父亲在朔州麻衣县,以打铁为生,做了四五年夫妻。后来隋朝被大唐取代,唐王招兵,你父亲要去太原投军,为娘再三阻拦,可你父亲不听。那时为娘已有身孕,腹中怀着你,便要你父亲留下个凭证,以便日后父子相认。你父亲说:‘我有雌雄两条鞭,雌鞭上刻着‘敬德’二字,是我随身携带的兵器;这雄鞭上刻着‘宝林’二字。若你生下女儿,便不必多提;倘若生的是儿子,就取名为尉迟宝林。等他日后长大成人,拿着这根雄鞭来认父。’没想到,你父亲这一去投军,数年都杳无音信。后来,却被这奸贼刘国贞把为娘掳抢到番邦,还想逼迫为娘。那时为娘一心寻死,可想到你还在腹中,生怕绝了尉迟家的后代,所以为娘只得毁了面容,坚决抵抗,一直忍到如今,就盼着你父亲前来平定北方番邦,好让你们父子团圆。为娘含冤受屈,好不容易把你抚养长大,就盼着能证明自己的贞节,延续尉迟家的血脉,如此,为娘就算死也能安心了。”
宝林听完,忍不住大叫一声:“母亲,如此说来,今日与孩儿大战之人,竟是我的亲生父亲。哎呀,尉迟宝林啊,你好不孝,亲生父亲就在眼前却不认,反而还在为仇人效力!罢了,罢了,罢了,孩儿这就先去书房,斩了刘国贞这贼,明日再去认父。” 说着,他便从墙上抽出一口宝剑,握在手中,正要出房。夫人连忙拦住他,说道:“我儿,不可莽撞,千万动不得。” 宝林问道:“母亲,为何不行?” 夫人说:“我儿,那刘国贞在书房中,身边的心腹随从众多。你若持剑前去,万一事情不成,反而会被他抓住,到时候,我与你母子二人的性命可就都保不住了。如今为娘有个计策,你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。明日出关交战,你与你父亲当场说明此事,再联合营中的各位将领。你假装战败进关,趁机砍断吊桥的绳索,把唐兵诸将引进来,杀到衙内,一同擒住贼子,将他碎尸万段。这样一来,既能尽孝,为母亲报仇;二来为娘受你父亲所托,也能让你们父子团圆;三来,这北番的第一关由你们父子拿下,立了头功,岂不是一举三得的美事。” 宝林听了,说道:“母亲,您说的虽然有理,可孩儿实在忍不了这一夜啊!” 母子俩说了许多话,这一夜,都难以入眠。
再说那刘国贞在私衙内,正与偏将们商议如何退去南朝的人马,之后便在书房调养,一直到天亮。尉迟宝林对母亲说道:“母亲,孩儿这就出去,设法勾引父亲进关,一同诛杀奸贼。” 夫人叮嘱道:“我儿,一定要小心行事。” 宝林应道:“晓得。” 他赶忙穿戴好盔甲,悬好钢鞭,走出房间,来到书房。国贞看到他,说道:“我儿,你昨日与大唐蛮子大战,十分辛苦,今日就好好休息一天,明日再开兵吧。” 宝林本没打算理会刘国贞,可听他这么一问,顿时火冒三丈,恨不得立刻把他一刀劈成两段。但他还是强忍着性子,随口应道:“无妨。” 说完,便走出书房,吩咐小番备好战马,抬起长枪。小番们答应着,很快准备妥当。宝林跨上战马,径直离开了。国贞见宝林自行离去,因为自己受伤需要调养,便吩咐小番把都儿要小心留意,为小将军掠阵:“倘若小将军有些体力不支,你就赶紧鸣金收军。” 把都儿一一应下。
且说尉迟宝林来到关前,吩咐把都儿放炮开关。只听一声炮响,大门敞开,放下吊桥。宝林一马当先,冲到唐营前,大声喊道:“快报与尉迟老蛮子,叫他赶紧出来与我会面。” 军士赶忙跑进唐营报告:“启禀元帅,营外有个小番将,口出狂言,指名要尉迟老千岁出去与他交战。” 尉迟恭在一旁听到,走上前对元帅说道:“元帅,昨日我与他说好了,今日定要分出个高低。” 叔宝叮嘱道:“务必小心行事。” 尉迟恭领命而去。这一番出战,真可谓:北番顷刻归唐主,父子团圆又得功。
至于尉迟恭此次出战结果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