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随竹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二回 白良关刘宝林认父 杀刘方梅夫人明节,古典白话合集,清风随竹影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有诗赞曰:
威风独占尉迟恭,定北先夸第一功。
谁料宝林能胜父,当锋一战定英雄。
话说尉迟恭对着刘国贞大声喊道:“番奴,快快献出白良关,还能饶你一命。若有半分不肯,到时死在我枪尖之下,只怕后悔都来不及!” 刘国贞听了,怒不可遏,喝道:“你这狗蛮子,有多大能耐,竟敢如此无礼,肆意逞强!我这枪可不挑无名之辈,你也赶紧报上名来,好让我挑了你这狗蛮子。” 尉迟恭闻言,更是愤怒,大声喝道:“番奴!你要问我姓名,且洗耳恭听:我乃唐太宗天子驾前,护国大元帅秦琼麾下,加封为保驾大将军、虢国公,复姓尉迟,名恭,字敬德。难道你没听过我大名?” 刘国贞听后,冷冷地笑了起来,说道:“原来你就是尉迟蛮子。中原有你的名声,我还以为你是三头六臂的人物,没想到也不过如此。你可知道我的枪法厉害之处?就连唐童我都能生擒,何况你这蛮子。” 尉迟恭也呵呵冷笑,说道:“休要多言,看我这一枪!” 说罢,他将长枪一摆,如月光下穿梭一般,直朝刘方面门刺去。刘国贞见状,大喊:“不好!” 赶忙举枪抵挡,只觉手臂被震得发麻,在马上晃了两三下,不禁叫道:“啊唷!果然名不虚传,这尉迟蛮子好生厉害。” 尉迟恭大笑道:“你现在才知道我尉迟将军的厉害骁勇?再接我一枪!” 说着,又是一枪,直刺刘国贞前心。刘国贞赶忙将枪一拨,“嗒啷” 一声,把这一枪挡到一旁。两人战马交错,又转身回来,就此大战起来。这场战斗,好似北海双蛟在水中争斗,南山二虎在深林里搏斗。
二人战了十几个回合,刘国贞渐渐只有招架之力。他勉强又支撑了几个回合,眼看实在敌不过尉迟恭。尉迟恭见刘方面色慌张,心中暗喜,抽出竹节钢鞭,紧握手中。待两马交错之时,他大喝一声:“照打!” 一鞭狠狠打在刘国贞的背心。刘国贞惨叫一声,口吐鲜血,伏在马上,大败而逃。尉迟恭喊道:“你往哪里逃,我这就取你性命!” 催马扬鞭,风驰电掣般追了上去。刘国贞败过吊桥,小番们连忙扯起吊桥,放起乱箭。尉迟恭只得勒住马,大声喝道:“关上的人,快叫你们主将早早献关,否则定要打破此关。老爷我先回营去了。” 说罢,调转马头,回营而去。军士们上前牵住马,接过枪。尉迟恭走进中营,向元帅报告:“元帅,末将打败了守将刘国贞,特来缴令。” 秦元帅十分高兴,说道:“好一位尉迟将军,第一阵就战胜了北番,白良关必定能攻破。明日你再到关前挑战。” 此事暂且不表。
再说刘国贞败进关内,到衙门下了马,由小番扶进书房坐下,口中直叫:“啊唷唷,被打坏了。” 他卸下盔甲,靠在桌子上。这时,从里面走出一个小厮,此人面色如锅底般黝黑,浓眉大眼,阔口大耳,一口钢牙,下巴没有胡须,年纪不过十六七岁,身高却有九尺多,脚穿皮靴。他从刘国贞背后走过,叫了声:“爹爹。” 刘国贞抬起头,问道:“我儿,你来为父这儿有何事?” 原来,这小厮就是刘国贞的儿子刘宝林。刘宝林说道:“爹爹,听说大唐人马来攻打白良关,您今日出兵,胜负如何?” 刘国贞听了,叹了口气说:“唉,我儿,别提了。中原的尉迟蛮子太勇猛了,为父和他没战几个回合,就被他打了一鞭,吐血败回,现在心里还疼得厉害。” 刘宝林大惊,说道:“爹爹被南朝蛮子伤了一鞭,孩儿愿出马前去,为爹爹报这一鞭之仇。” 刘国贞说:“我的儿,为父现在动弹不得,那尉迟老蛮子这一鞭太厉害了。为父都难以取胜,更何况你呢?” 刘宝林说:“爹爹不必担心,常言道,将门之子不到十岁就要为皇家效力,况且孩儿年纪也不算小了,正值壮年。若不去为父亲报仇,还有谁会为爹爹出力呢?” 刘国贞说:“我儿虽有此心,但你年纪尚轻,力气不足,骨骼还未长成,枪法也不够精湛。那尉迟狗蛮子虽然年纪大了,可枪法娴熟,只怕你不是他的对手。” 刘宝林道:“不瞒爹爹说,孩儿每日在后花园中苦练枪法、鞭法,样样精通。不怕那尉迟蛮子,定要还他一鞭之报,今日就要出战。” 说罢,他便去穿戴盔甲,拿起一条铁钢鞭,骑上一匹乌骓马,手持乌金枪,说道:“爹爹,孩儿这就去开兵作战。” 刘国贞道:“我儿且慢,一定要小心。待为父到关上为你掠阵。备马!” 刘国贞跨上战马,与军士们一同来到关上,叮嘱道:“我儿,不可莽撞,为父一敲锣,你就赶紧退回来。” 刘宝林应道:“是,爹爹放心。” 随后,关上放炮开关,一声炮响,大门敞开,刘宝林一马冲到唐营前,大声喝道:“快报与尉迟蛮子知道,小将军我在此,要报他方才打我父亲一鞭之仇,叫他速速出来与我会面。” 这一声大喊,有军士赶忙报与元帅知晓:“启禀元帅,营门外有个北番小番儿,指名要尉迟千岁出去,要报刚才那一鞭之仇,还开口辱骂。请元帅定夺。” 元帅说道:“诸位将军,方才尉迟将军打败了番将,如今又有小番儿前来挑战,谁愿意出去迎战?” 程咬金站出来说:“元帅,这第二阵应该没问题,让小将我去会会他。” 元帅还未下令,尉迟恭在一旁说道:“元帅,既然这小番儿指名要我去应战,还是让我去吧。” 元帅说:“将军出去,可要多加小心。” 尉迟恭说:“无妨。” 军士们赶忙牵马抬枪。程咬金说:“老黑,你把我头功抢走了,这第二阵该让我立功,你又要来抢,回头跟你算账。” 尉迟恭说道:“老千岁,我是听那小番儿指名要我,所以才出去应战。倘若我胜了,这第二功就算你的,如何?” 程咬金道:“老黑,你有把握吗?只怕这次要败,别逞能了。程老子我去给你掠阵,看你还能不能胜他。” 尉迟恭跨上战马,手提长枪,随着一声炮响,冲出营门。程咬金来到营门外,抬头一看,说道:“呵唷,好一个小番儿!” 只见那小番儿头戴铁盔,身披铁甲,面色黝黑,腰间悬鞭,手中提枪,只是没有胡须,不然活脱脱就是个小尉迟恭。程咬金便对尉迟恭说:“老黑,这小番儿倒像你儿子。” 尉迟恭喝道:“呸!老千岁,休要乱说,给我擂鼓助威!” 战鼓擂响,尉迟恭拍马如飞,冲到刘宝林面前,举枪便刺。刘宝林用乌金枪 “嗒啷” 一声,架住来枪,叫道:“来的就是尉迟蛮子?” 尉迟恭应道:“正是!你这小番儿,既然知道我老将军大名,何苦出关送死?” 刘宝林说道:“哎呀!你这狗蛮子,为何打我爹爹一鞭,所以小将军我出关,定要报这一鞭之仇,不把你一枪挑个对穿,誓不为人。” 尉迟恭呵呵冷笑,说道:“方才刘国贞被我打得吐血,几乎丧命,何况你这小小番儿,莫不是活腻了。” 刘宝林说:“狗蛮子,休得多言,看枪!” 说着,迎面一枪刺来。尉迟恭 “嗒啷” 一声,架住长枪,说道:“你也留个名,好让我挑你下马。” 刘宝林说:“你要问我名字?方才被你打伤的老将军,正是我父亲。我叫刘宝林,可知道小爷爷我的厉害?你快下马受死,免得我动手。” 尉迟恭大怒,拍马向前,迎面一枪刺去。刘宝林不慌不忙,用乌金枪将这一枪挡在一旁。两人你来我往,长枪碰撞,叮当有声,战马交错,蹄声嗒嗒。这老少两位英雄,战了五十回合,战马交锋三十次,竟杀了个不分胜负,仍不肯罢休。又战了几个回合,只见太阳渐渐西沉。刘宝林大叫一声:“阿唷!这老蛮子果然厉害。” 尉迟恭道:“呔!小番儿,你若还有本事,尽管使出来。” 刘宝林也喊道:“呸!谁怕你,有本事我们都放下枪,用鞭对鞭,分个高低。” 尉迟恭冷笑道:“你这小番儿也会使鞭?难道我会怕你不成。” 于是,两人都放下长枪,军士们各自接过。二人从腰间取出铁钢鞭,拿在手中。两条鞭样式一样,刘宝林叫道:“谁要是逃走,谁就不算好汉,看小爷爷我这一鞭!” 说着,一鞭打下。尉迟恭急忙举鞭相迎,这一鞭名为 “摹云盖顶实堪夸”,那一鞭叫做 “黑虎偷丹真难挡”。两人鞭来鞭架,鞭去鞭迎,杀得难解难分。只见战场上杀气腾腾,分不清南北;阵云弥漫,辨不出东西。狂风呼啸,天地间仿佛也满是哀愁;飞沙漫天,日月都失去了光彩。二人又战了三十个回合,一直杀到黄昏时分,还是不分胜负。关头上,刘国贞见天色已晚,两人仍未分出输赢,便吩咐鸣金收兵。刘宝林用枪架住尉迟恭的鞭,说道:“老蛮子,本想取你首级,无奈父亲鸣金,便宜你多活一夜,明日再取你性命。” 尉迟恭也叫道:“小番儿,你老子怕你今夜战死,所以鸣金。也罢,明日再取你命。” 两人一骑马进关,一骑马回营。尉迟恭回营后,来见元帅,说道:“方才出战的小番儿,确实厉害,与我战了个平手,难以取胜。” 秦叔宝说:“方才本帅得知,尉迟将军与小番儿战成平手,没想到北番竟有这般能人。” 尉迟恭说:“放心,明日我定要取他首级。”
暂且不表唐营那边的情况。且说刘宝林进关后,对刘国贞说道:“爹爹,那尉迟蛮子果然厉害,孩儿今日未能取胜,明日孩儿再出马,定要取他性命。” 刘方心疼地说:“儿啊,今日开兵,你辛苦了。为父虽说身为总兵,可论起本事,还真比不上你,能与那老蛮子大战一百多个回合,你这体力可真不错。” 宝林回应道:“爹爹,正所谓英雄出少年。如今爹爹年事已高,自然敌不过这狗蛮子。” 父子俩一边交谈,一边来到衙门下马,卸下盔甲,走进书房。国贞说道:“我儿,你开兵作战辛苦,去内房陪陪你母亲吧,明日再去和那狗蛮子厮杀。” 宝林应道:“是。”
宝林来到内房,只见那些番女说道:“夫人,您别发愁了,公子回来了。” 宝林走上前,看到老夫人坐在榻上,眼眶哭得通红,还在默默流泪。宝林关切地问道:“母亲,孩儿平日里在房中,就常见您忧愁不乐,今日又在落泪,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,孩儿今日定要问个明白。” 夫人说道:“哎呀,我的儿啊!为娘要问你,今日出兵,你与唐朝的哪位将领交战了?快些说与为娘知晓。” 宝林回答:“母亲,孩儿出阵,碰上了中原一个极为骁勇的尉迟老蛮子。爹爹出战,被他打得吐血,伏在马鞍上败回。孩儿实在不忍心,便出马前去,想为爹爹报仇。可没想到,孩儿与那尉迟蛮子大战一百多个回合,也只打成了平手,没能取胜。不过明日孩儿定会取他性命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