凝香笔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2章 李晟:中兴名将,救国脊梁,中国古今名人传,凝香笔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当他们发现叛军的防守出现漏洞时,李晟果断下令发起攻击。他们像猛虎下山一样冲向长安城内的皇城。此时,城内的唐军降卒也积极响应李晟的号召,他们在城中发动了起义,打开城门迎接李晟的军队。朱泚的军队在内外夹击下,迅速崩溃。李晟率领唐军一路冲杀,终于攻破了通化门(长安东门),成功地进入了长安城。
(三)关键转折
在决战长安的过程中,出现了许多关键转折。其中,朱泚急调泾原主力迎战,却导致长安防守空虚,李晟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战机。
朱泚在得知李晟率军逼近长安后,深知长安的安危系于一线。他认为只有调泾原的主力回援长安,才有可能守住长安。于是,他急忙下令泾原主力撤回长安。然而,他却没有考虑到此时长安城内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,一旦泾原主力离开,长安城的防守将会变得十分脆弱。
李晟敏锐地察觉到了朱泚的这个失误。他当机立断,率领神策军快速向长安推进。当泾原主力还没有完全回援的时候,李晟的军队已经接近了长安城。他率领士兵们日夜兼程,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了长安城下。此时,长安城内的叛军因为泾原主力的撤离而陷入混乱,他们的防守出现了许多漏洞。李晟抓住这个机会,迅速发动了攻击。
在攻击长安城的过程中,李晟充分发挥了唐军的战斗力。他率领士兵们冲破了叛军的防线,一路向着城中推进。长安城内的百姓也纷纷响应唐军,他们为唐军提供情报,帮助唐军打击叛军。在这种情况下,朱泚的叛军陷入了绝境。李晟的军队在城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巷战,经过一番苦战,李晟终于成功地清除了城内的叛军,朱泚被迫率领残部出逃。
四、传奇篇:忠义无双的将帅风范
(一)拒收玉玺,一心奉君
在平定朱泚之乱的过程中,李晟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度。当时,朱泚称帝后,一些叛军将领试图劝说李晟也参与到他们的阵营中来,甚至有人暗示可以让他做皇帝。然而,李晟断然拒绝。他说:“臣当灭贼,迎还乘舆!”这句简单而坚定的话语,充分体现了他的忠诚和爱国情怀。
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权力和财富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的。但李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,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,那就是恢复唐朝的统治,拯救国家和百姓于水火之中。他的这种忠诚不仅赢得了唐廷的信任,也为唐军树立了榜样。士兵们看到自己的将领如此忠诚,更加坚定了跟随李晟作战的决心。
(二)严明军纪,深得民心
李晟在军旅生涯中一直非常重视军纪。他认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取决于士兵的军事素质,还取决于军队的纪律。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,不仅能够提高战斗力,还能够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。
在收复长安的过程中,李晟对军队的纪律要求更加严格。他下令“掠民必斩”,严禁士兵在战斗过程中抢掠百姓的财物。他的这一命令在士兵中得到了严格的执行。士兵们在战斗中严格遵守军纪,不拿百姓一针一线。这种做法赢得了长安百姓的尊敬和爱戴。
长安百姓对李晟的军队给予了大力支持。他们为唐军提供粮食和物资,帮助唐军伤病员进行治疗。在唐军与叛军作战时,百姓们还在城中为唐军提供情报,帮助唐军掌握叛军的动态。可以说,李晟的军队能够在长安城顺利平叛,与长安百姓的支持是分不开的。
(三)功成身退,不恋权柄
李晟在平定朱泚之乱后,成为了唐朝的功臣。然而,他却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,也没有贪恋权力。他自请解除副元帅衔,仅留凤翔节度使的职位。他深知,在唐朝的政治环境中,权力的过度集中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。他还劝诫德宗防藩镇过度膨胀,这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。
李晟的功成身退之举,不仅显示了他的高风亮节,也为他避免了陷入唐朝后期复杂的党争之中。尽管在他晚年的时候,还是因为一些复杂的政治原因被牵连进党争,受到了宦官集团的构陷。但他的这种功成身退的态度,成为了后世将领学习的榜样。
五、名将的终章与历史回响
(一)晚节未保的遗憾(801年)
李晟在晚年的时候,尽管已经退出了核心的军事和政治权力舞台,但仍然未能完全摆脱政治斗争的影响。唐朝后期的党争日益激烈,宦官集团势力膨胀。李晟因为之前的一些言行,被宦官集团视为眼中钉。他们诬陷李晟,给他罗列了一系列的罪名。
在宦官集团的构陷下,李晟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损害。尽管后来得到了部分平反,但他的晚节未能完全保全。这与他早年英勇善战、忠心耿耿的形象形成了一定的反差。然而,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生功绩。他在唐朝中期的平定朱泚之乱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,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(二)历史评价
与李晟同时代的韩愈评价他:“自天宝以还,山东士大夫以功名显,唯晟一人。”韩愈的评价,是基于李晟在唐朝中期复杂多变的局势下所做出的卓越贡献。在那个藩镇割据、叛乱频发的年代,李晟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之心,为唐朝的中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也对李晟给予了高度评价,称其“不矜不伐”,可与郭子仪同列唐代中兴名臣。李晟和郭子仪都是在唐朝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。他们都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质,都在唐朝的中兴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,李晟是一颗璀璨的将星。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以自己的勇敢、忠诚和智慧,为唐朝的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,更是中华民族忠义、勇敢精神的象征。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,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。他所面临的局势和做出的决策,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军事和政治提供了宝贵的素材。
李晟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唐朝的历史上,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。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,去追求忠诚、勇敢和正义。他的一生是无愧于“再造唐室”这一赞誉的一生,在唐朝的历史画卷中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李晟的军事生涯和为人处世之道,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。他的忠义精神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激励着无数的将领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。在今天,我们回顾李晟的一生,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缅怀,更是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,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
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,李晟的战术运用非常灵活。他善于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和敌人的特点,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。无论是西北边防的防御战,还是长安城内的收复战,他都能够准确地把握战场局势,迅速做出决策。他的“铁骑夜袭”“疑兵之计”等战术,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智慧。这些战术的创新和运用,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在领导才能方面,李晟能够团结各方力量。他联合马燧、浑瑊等名将,整合了关中唐军的力量。他对军队内部的管理也非常严格,能够做到赏罚分明。他注重提高士兵的素质,加强军队的训练,使唐军成为一支纪律严明、战斗力强大的军队。他还善于做士兵的思想工作,能够激发士兵的斗志,让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勇杀敌。
在政治眼光方面,李晟有着长远的眼光。他看到了藩镇割据对唐朝统治的危害,在平定朱泚之乱后,他能够及时劝诫德宗防藩镇过度膨胀。他深知权力集中可能会带来的隐患,主动申请解除副元帅衔,只留凤翔节度使的职位,这种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和克制自己的行为,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。
李晟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,他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他的忠义、勇敢、智慧和领导才能,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。他的故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,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,为广大后人所敬仰和学习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