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29章 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迁徙
赤色回响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一卷 第29章 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迁徙,末日倒计时,龙国饱和式备战!,赤色回响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迁徙
整个广市,一千万人的大迁徙,困难远不止于此。</p>
但龙国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,以及每一个基层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,让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。</p>
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搬家,而是一场文明与天灾的赛跑。</p>
无数的人流,汇聚成一条钢铁般的洪流,有序地通过安检,进入那扇巨大的合金闸门。</p>
门内,是灯火通明、温暖如春的地下新世界。</p>
门外,是风雪呼啸、万物凋零的末日旧家园。</p>
一门之隔,生死两重天。</p>
而连接这两个世界的,正是那无数在风雪中奔走、呼喊、搀扶、背负的橙色身影。</p>
他们,是这个国家为人民铸就的,抵御末日的第一道,也是最坚固的——</p>
生命长城!</p>
当最后一位居民的身影消失在巨大的合金闸门之后,厚重达数米的闸门在液压的低沉轰鸣中缓缓闭合,将风雪与死亡彻底隔绝在外。</p>
门内,是一个崭新的世界。</p>
刺眼的灯光取代了铅灰色的天幕,温暖干燥的空气瞬间驱散了侵入骨髓的寒意。</p>
那不再是旧世界压抑的白炽灯,而是一种更接近太阳光谱的照明系统,将整个巨大的地下空间照耀得宛如白昼。</p>
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和泥土混合的气息,非但不难闻,反而给人一种奇异的安心感。</p>
“妈妈,这里好暖和,好像夏天开空调一样!”</p>
一个被母亲牵着的小女孩,仰着红扑扑的小脸,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钢铁的洞穴。</p>
她的羽绒服显得有些多余,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</p>
“是啊,宝宝,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。”</p>
年轻的母亲脱下自己的大衣,眼眶有些湿润。</p>
她望着眼前的一切,那是一种超越了想象的震撼。</p>
这不是一个简陋的防空洞,而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地下城市。</p>
穹顶高达近百米,无数巨大的支撑柱如远古森林中的巨木,支撑起上方的万钧土石。</p>
宽阔的主干道上,电瓶车无声地穿梭,穿着不同制服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引导着人流。</p>
道路两旁,是一排排规划整齐的区域入口,上面悬挂着电子指示牌:</p>
“a区-居住区”、“B区-公共食堂”、“c区-医疗中心”、“D区-文娱中心”……</p>
每一位进入的居民,在通过身份核验后,都会领到一个包裹。</p>
里面是一套崭新的深灰色保暖内衣、一双厚实的棉袜、一条毛巾和一些基础的洗漱用品。</p>
物资不多,却精准地解决了他们眼下最迫切的需求。</p>
“张伟、李莉、张小宝、王秀英,请到a-17区接待处登记。”</p>
广播中传来清晰的呼叫。</p>
一个四口之家,正是之前那位背着老母亲的战士护送下来的家庭。</p>
他们相互搀扶着,按照指引来到一个接待台前。</p>
工作人员微笑着为他们办理了入住手续,并发放了四张电子身份卡。</p>
“欢迎来到‘广市一号地下避难所’,这里是你们的新家。”</p>
“你们的房间在a-17-3栋808室。”</p>
“这是房间的钥匙卡,也是你们未来在这里的身份证明,请务必保管好。”</p>
工作人员的声音温和而专业。</p>
“食堂在B区,凭卡就餐。”</p>
“热水供应时间是晚上七点到十点,请合理安排。”</p>
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,可以随时联系楼层的管理员。”</p>
一家人拿着卡,在志愿者的带领下,找到了自己的房间。门不大,刷卡后应声而开。</p>
房间约莫十五平方米,不算宽敞,但极为整洁。</p>
两张上下铺的合金床靠墙而立,床垫和被褥已经铺好,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整齐。</p>
墙壁上内嵌着四个储物柜,刚好一人一个。</p>
没有窗户,但通风系统正送来和煦的暖风。</p>
“天呐……”</p>
那位被儿子背下来的王阿姨,抚摸着崭新的床铺,感受着那柔软的触感,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。</p>
在地面上那个日益冰冷的“家”里,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温暖和舒适了。</p>
“妈,您睡下铺,方便。”</p>
儿子张伟将母亲安顿好,又看向自己的妻子和孩子。</p>
“我们一家人,又在一起了。”</p>
妻子李莉用力地点点头,泪水再也忍不住,顺着脸颊滑落。</p>
这不是悲伤的泪,而是劫后余生,看到希望的泪。</p>
她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,轻声说道:</p>
“感谢……感谢国家,感谢那些还在外面挨冻的战士们……”</p>
是啊,感谢。</p>
这个词,此刻回荡在“广市一号地下避难所”的每一个角落,回荡在一千万广市居民的心中。</p>
他们或许失去了房产,失去了大部分积攒的财富。</p>
但他们保住了生命,保住了家人,更保住了一个文明的延续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