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鸟先行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5章 《请开埠直沽疏》,一凤大战五黑鬼,肥鸟先行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《请开埠直沽疏》
“武清伯大怒,要召回儿子,贵妃还听说这件事和太子有关,将太子召入宫中关了禁闭!”</p>
苏泽的脸色严肃起来。</p>
李文全被弹劾,其实不是什么大事。</p>
身为外戚,谁一年不被弹劾几次?</p>
但是李贵妃实在是太过于“睿智”,竟然风声鹤唳到了因为这点事情,就要惩戒太子,这不等于给了外朝言官进攻的机会?</p>
真是猪队友带不动啊。</p>
贵妃这么一跪,外朝自然就知道你怕了,接下来言官的进攻可能就从李文全扩大到捕鲸上,甚至扩展到整个登莱开港的政策上。</p>
别问苏泽是怎么知道的,古今中外的政治都是这么玩的。</p>
而且弹劾李文全,也不算风闻言事,他进献龙涎香这事情也是真的。</p>
苏泽也没想到,考成法才拴住六科和都察院几个月,这些言官们又搞出了新的方法。</p>
而且一上来就攻击的最薄弱的地方,一封奏疏就让李贵妃破了防。</p>
李家外戚一向低调,而朱翊钧的储位也稳固,只要简单思考,苏泽就明白攻击的目标是谁了。</p>
一定是有人拿这件事攻击登莱开港!</p>
现在很多前往朝鲜和倭国的商船,都会直接在登莱停靠,登莱开港影响到了东南的利益。</p>
不仅仅是东南海贸的利益,登莱铸币局发行的银元,其实也在削弱这些原本富庶地区的经济控制权。</p>
铸造新币,就是利用国家信用,用实际价值更低的白银,从白银持有者手里收税。</p>
后世某个超级大国,其经济霸权的核心,就是对全球收的铸币税。</p>
东南士绅虽然主观上并不知道经济学原理,但是随着朝廷银元的发行,通过沿海贸易进一步得到民间认可,他们手里的成色不一的白银越来越不值钱,越来越难以流通,“有识之士”肯定也已经注意到了。</p>
甚至这个反扑,比苏泽预想的还要慢很多。</p>
没办法,封建时代的利益集团还是太落后了。</p>
没有纲领,没有口号,甚至所谓的利益集团都没有统一的利益诉求,东南士绅又不是人人都从事海贸,更多的还是热衷于兼并土地的大地主。</p>
没有根据共同利益扭结成的组织,也没有能代表他们的领袖人物,更不要说支撑其共同利益的政治理论,以及能够动员利益体的舆论工具。</p>
大明的东南士绅,甚至还不如苏泽穿越前的非洲军阀。</p>
好歹这些军阀还能扯几句口号,搞一些类似兄弟会的组织。</p>
不过这也是隆庆时期,等到社会进一步发展,东南地区也形成了书院为核心的松散政治团体,等到了那个时候,真正的党争就登上历史舞台。</p>
比如自己的好兄弟沈一贯,在穿越前的历史上,就在晚明东林党人的口诛笔伐中,成了晚明著名奸相。</p>
苏泽问道:</p>
“是谁上书弹劾的武清伯世子?”</p>
沈一贯立刻说道:</p>
“山东道监察御史方学民。”</p>
苏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,沈一贯继续说道:</p>
“这方学民是山东道资深御史,和被贬官的雒遵是同年好友。”</p>
沈一贯又补充说道:</p>
“上次沈思孝亲随的勘合,也是这个方学民签发的,因此他还被罚俸三个月。”</p>
原来如此。</p>
苏泽拿起奏疏,沈一贯说道:</p>
“子霖兄,你是要上书相救武清伯世子吗?我也要一起上书!”</p>
罗万化也点头说道:</p>
“我也要!”</p>
就连王家屏和张位也站出来要求附署。</p>
苏泽看着一众好友,心中升起一股暖意,点头说道:</p>
“等苏某写完奏疏,再请诸位同年附署!”</p>
——</p>
通政使李一元没想到,自己在离任之前,竟然又遭遇了一次政治风暴。</p>
九卿廷推刑部侍郎的名单已经送到了皇帝面前,就等着皇帝御批,自己就能从通政使这个火坑上卸任了。</p>
可没想到,方学民的一封奏疏,再次引起了科道风暴,大量御史开始上书弹劾武清伯世子。</p>
而政治嗅觉灵敏的李一元,也很快意识到这场风暴的中心不在武清伯世子这个外戚上。</p>
果不其然,四月十日的上旬休沐结束后,朝廷的风向开始针对登莱开港,不少官员开始上书抨击登莱开港了。</p>
有的官员说登莱距离京师太近,开港会引来倭寇,重蹈世宗朝的倭乱。</p>
有的官员说朝廷在登莱开港扰乱了山东的风气,让百姓争相出海不事农耕,影响了国家的根本。</p>
还有拿着鲸鱼说事的,认为捕杀鲸鱼是不祥的征兆,日后必定会招来天谴。</p>
这场政治风波越来越大,内阁最支持登莱开港的高拱和张居正,甚至亲自下场驳斥群臣,但是外朝的声浪越来越大,内阁的强硬态度,反而让上书的大臣变得更多。</p>
在京师民间,小报《新乐府报》上的一篇文章也在疯传。</p>
《新乐府报》上,刊登了当年世宗嘉靖皇帝寻访龙涎香的旧事。</p>
世宗痴迷于龙涎香,曾经多次派人寻访,要求户部去沿海搜访。</p>
特别是嘉靖四十一年宫内的一次火灾,将嘉靖皇帝所藏的香料焚毁,嘉靖又下旨命令户部搜寻。</p>
当时的户部尚书高耀进献龙涎香八两,嘉靖皇帝大喜,赐给了高耀七百六十两,同时皇帝还给高耀加加太子少保以示奖励。</p>
高耀是严嵩党羽,后来严党倒台后,才发现这八两龙涎香,其实本来就是宫中的藏品,是宫人趁着宫中大火偷出来,再由高耀进献的。</p>
而高耀上位户部尚书,是他献了八座别府给严世蕃才换来的。</p>
除了这件事外,这小报上还讲了广州海防衙门,因为嘉靖皇帝急需龙涎香,于是他们向佛郎机人(葡萄牙人)购香,而佛郎机人则以卖香为借口,窃居在澳门岛上。</p>
这些佛郎机人不仅仅偷偷做生意,还阴谋传播邪教。</p>
随着这篇文章的疯传,舆论已经从武清伯世子身上移开。</p>
山东道御史方学民再上一疏,弹劾登莱巡抚涂泽民,说他和番邦船长交往,阴结番人,还入了番人的邪教。</p>
方学民还将涂泽民命令人翻译的外国书籍当做证据。</p>
而有关世宗户部尚书高耀的故事,更是开始指向支持登莱开港的几位重臣,认为他们也和高耀一样,就是为了讨好皇帝才阴谋让武清伯世子进献龙涎香的。</p>
还有人玩弄叙事技巧,将市舶司失踪的商船,说成了龙涎香发现之后,直接颠倒黑白说市舶司的船是为了追逐捕鲸才失踪的,更是将捕鲸变成了《捕蛇者说》。</p>
登莱市舶司也没能幸免,群臣请求皇帝撤回市舶司。</p>
通政使李一元整日往来于宫内和内阁,将小山一样的奏疏送来送去。</p>
但是到了今天,苏泽依然没有上疏,这让李一元更加忐忑。</p>
一直到了四月二十六日,苏泽的奏疏才送到了通政司。</p>
李一元反而有了石头落地的感觉。</p>
该来的总会来的!</p>
李一元感觉自己就像是被驯化了一样,以前怕见到苏泽的奏疏,现在见到了苏泽的奏疏才踏实。</p>
但是看到奏疏的名字,李一元眼前一黑。</p>
《请开埠直沽疏》?</p>
不是,登莱开港还在被群臣围攻,你又要开埠直沽?</p>
翻开奏疏,苏泽的奏疏前半部分,还是在帮着武清伯世子李文全说话,他开头写到: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