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加“十月革命”的“外国人”
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参加“十月革命”的“外国人”,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,汤汤哩哩啦啦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苏俄内战时期,马赫诺领导乌克兰起义军同南俄白军作过不妥协的斗争,又因与布尔什维克政见不同而爆发冲突。马赫诺匪军装备的300辆机轮车,具有极大的机动性,变化神速,风驰电掣,使步兵、炮兵甚至骑兵都黯然失色。</p>
在一次敌我悬殊的战斗中,张川林和一些同志不幸落到敌人手里。他们被剥光了衣服丢在冰天雪地里。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归队。1920年夏秋之间,张川林和伙伴们彻底消灭了马赫诺匪帮。</p>
红十三军在斯塔尔科和诺维科,转入反攻追击弗兰格尔,一直把他赶到克里木半岛。弗兰格尔盘踞岛上,大批地设下用带刺的铁丝编成的绊马索阻挡红军骑兵。红军部队在几次进攻失败后,想出一个办法:制造了大批长嘴剪刀,发给每个战士。张川林的连队就参加了这场激烈的战役,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,手拿长嘴剪刀向前挺进,边战边冲,见到绊马索就剪断,弗兰格尔的最后法宝被降伏了。</p>
接着,红军骑兵山呼海啸般冲入克里木半岛。敌军防线——彼列科普工事阵地冰消瓦解了,弗兰格尔的军队被粉碎了,残余匪军狼狈地乘船顺着黑海跑,克里木半岛解放了。</p>
1920年末,见到红色政权日益巩固,白匪军叛乱被平息,帝国主义干涉军相继撤退。张川林和一些中国战士在此年光荣复员。</p>
复员后的中国红军战士们,都得到了有保障的生活和工作,他们享受到了苏联政府的亲切关怀。张川林领到了红色游击队队员证,拿着它可以在苏联全国各地优先乘车,无论在配给粮食和其他方面,处处受优待。在波尔塔瓦,张川林还领到一栋住宅,苏联政府委托他经营红色游击队食堂,给他派了100多员工,这食堂的规模很大,另外还附设了洗衣房和商店。张川林和当地的苏联居民结成亲密的朋友。</p>
1932年,离开家乡17年的张川林十分怀念家乡,于是他离开了苏联,通过日军层层封锁,回到祖国。他满怀回家和家人团聚的热情和希望,回到了东北。谁知家乡东三省已被日军占领。张川林用自己在苏联积攒下的3000多大洋,首先买了1支枪和300多发子弹,后和一位姓耿的同志带领一伙老乡上山打游击,与侵略者誓死斗争。新中国成立后,张川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