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极老翁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2章 新皇登基第五章 :新政初兴,唐代秘史,南极老翁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长安城的初春,积雪尚未完全消融,朱雀大街已扬起新泥的清香。新皇站在玄武门城头,望着修缮过半的城墙,手中握着苏砚呈递的《新政十二条》,诏书上的朱砂印在晨光中红得灼目。\"传旨,即日起减免关中三年赋税,开仓放粮赈济流民!\"他的声音穿透晨雾,惊起护城河冰面下蛰伏的锦鲤。
诏令如春风般吹遍大街小巷。东市的粮仓前,百姓们排起长队,捧着陶罐领取粟米时,许多人老泪纵横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颤巍巍地跪下:\"陛下仁德,老臣活了六十载,头一回见朝廷倒贴粮食给咱们!\"消息传开,逃荒的流民们纷纷折返,蜿蜒的返乡队伍中,孩童们举着用柳枝编的花环,嬉笑追逐。
在裴云舟的主持下,工部掀起了一场农具革新风暴。改良后的\"青龙犁\"在田间大显神威,铁犁头镶着墨家特制的陨铁,入土三寸如切豆腐;水车阵采用齿轮联动装置,只需一人踩动踏板,便能带动十架水车同时运转。当第一茬新麦在改良农具的耕作下抽穗时,老农们围着田埂又唱又跳,有人摘下斗笠盛满新麦,非要送到皇宫给陛下尝鲜。
沈清霜整顿后的金吾卫面貌一新。她设立的\"流动巡检司\"骑着快马穿梭于坊市,腰间悬挂的青铜铃铛成了百姓的定心丸。某次夜市,几个地痞在酒肆闹事,巡检司的铃铛声由远及近,地痞们还未反应过来,便被五花大绑。更令人称奇的是她推行的\"保甲互监制\",十户为一甲,若有作奸犯科,同甲连坐。起初百姓颇有怨言,直到李家阿婆举报邻居私藏禁书,换得半袋糙米,制度才真正深入人心。
柳如烟的天策堂在江湖掀起腥风血雨。盘踞蜀地十年的\"血刀门\",其门主在大婚之日被一柄寒剑取走首级,剑上刻着青色剑痕——天机阁的标志;专盗皇陵的\"摸金校尉\",在洛阳邙山作案时,突然触发机关,被从天而降的铁网困成粽子。最轰动的当属剿灭\"白莲教\",柳如烟乔装成卖花女子潜入敌营,当教主揭竿而起时,她甩出软剑缠住旗杆,寒渊蚀毒液瞬间冻结整面旗帜。
新皇对文教的重视更是前所未有。长安城外,国子监新址破土动工,工地上竖起的界碑刻着\"有教无类\"四个大字。各地纷纷响应,江南的富绅捐出园林作学堂,塞北的牧民腾出毡房当教室。一位盲眼老秀才感动于新政,摸索着写下《劝学篇》,文中\"寒门亦可登龙门\"的句子,被学子们抄在竹简上,当作座右铭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