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鱼耀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65章 王僧达《祭颜光禄文》,诗词一万首,咸鱼耀祖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祭颜光禄文

王僧达

维宋孝建三年九月癸丑朔,十九日辛未,王君以山羞野酌,敬祭颜君之灵:

呜呼哀哉!夫德以道树,礼以仁清。惟君之懿,早岁飞声。义穷几彖,文蔽班杨。性婞刚洁,志度渊英。登朝光国,实宋之华。才通汉魏,誉浃龟沙,服爵帝典,栖志云阿。清交素友,比景共波。气高叔夜,严方仲举。逸翮独翔,孤风绝侣。流连酒德,啸歌琴绪。游顾移年,契阔宴处。春风首时,爰谈爰赋;秋露未凝,归神太素。明发晨驾,瞻庐望路,心凄目泫,情条云互。凉阴掩轩,娥月寝耀。微灯动光,几牍谁照?衾衽长尘,丝竹罢调。揽悲兰宇,屑涕松峤。古来共尽,牛山有泪。非独昊天,歼我明懿。以此忍哀,敬陈奠馈。申酌长怀,顾望歔欷。

呜呼哀哉!

……

赏析:

《祭颜光禄文》是王僧达为悼念颜延之而作。颜延之,字延年,曾官至光禄大夫,在文学和品德方面皆备受尊崇。王僧达这篇祭文,情真意切,从多个维度展现了颜延之的卓越不凡,同时也倾诉了自己的沉痛哀思。

一、对颜延之的高度赞誉

1. 道德与学问:开篇“夫德以道树,礼以仁清。惟君之懿,早岁飞声”,强调道德需由道树立,礼因仁而清明,称赞颜延之品德美好,早年便声名远扬。“义穷几彖,文蔽班杨”,说他对《易经》义理钻研透彻,文学才华超越班固、扬雄,凸显其深厚的学识底蕴。

2. 性格与志向:“性婞刚洁,志度渊英”描绘颜延之性格刚直高洁,志向气度深远杰出。“登朝光国,实宋之华。才通汉魏,誉浃龟沙”,指出他入朝为官为国家增光,是宋朝的荣耀,其才学贯通汉魏文风,声誉遍及四方。“服爵帝典,栖志云阿”表明他虽身膺官职,却心向山林,志向高洁。

3. 气质与交友:“气高叔夜,严方仲举。逸翮独翔,孤风绝侣”,将颜延之比作嵇康(叔夜)般气质高雅,像陈蕃(仲举)一样方正严峻,如飞鸟独自翱翔,其品格风范无人能及。“清交素友,比景共波”则体现他结交的都是清正质朴之友,情谊深厚如同形影与共、波澜同起。

二、回忆交往与表达哀思

1. 往昔交游之乐:“流连酒德,啸歌琴绪。游顾移年,契阔宴处。春风首时,爰谈爰赋”,回忆与颜延之过往的欢乐时光,他们沉醉于酒中乐趣,吟啸放歌、抚琴弄弦,多年来相互交游,相聚宴饮。春天之时,一起谈诗论赋,充满雅趣。这些描述展现出两人情谊的深厚与纯粹。

2. 骤然离世之悲:“秋露未凝,归神太素。明发晨驾,瞻庐望路,心凄目泫,情条云互”,写颜延之在秋露未凝结时突然离世,自己清晨驾车前来,瞻望其居所与来路,心中悲痛,泪水潸然,思绪如乱云交织,表达了得知挚友离世后的极度哀伤。

3. 睹物思人之痛:“凉阴掩轩,娥月寝耀。微灯动光,几牍谁照?衾衽长尘,丝竹罢调。揽悲兰宇,屑涕松峤”,描绘颜延之离世后,居所一片凄凉,月光黯淡,微弱灯光摇曳,却无人再映照几案简牍;卧具蒙尘,丝竹之音不再弹奏。作者在其居处悲从中来,在山间落泪,通过环境描写与细节刻画,将睹物思人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三、对生命无常的感慨

“古来共尽,牛山有泪。非独昊天,歼我明懿”,作者感慨自古以来人终有一死,就如齐景公登牛山而落泪,感慨生命短暂。但颜延之的离世,仍让他难以接受,并非只有上天会让贤明美好的人消逝,表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悲痛。

四、艺术特色

1. 用典自然:文中多处运用典故,如以班固、扬雄比颜延之的文学才华,以嵇康、陈蕃比其气质品格,以齐景公牛山之泪感慨生命无常。这些典故运用自然贴切,丰富了文章内涵,增强了表现力,却无堆砌之感。

2. 情景交融:作者将对颜延之的哀思融入到对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的描写中。如“凉阴掩轩,娥月寝耀”等句,凄凉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悲痛,而回忆春日交游的美好场景又与如今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,更添哀伤。

3. 语言凝练:全文用词精准,以简洁的文字高度概括颜延之的一生,从品德、学问、性格、志向到交游,都刻画入微。同时,又细腻地表达出自己复杂而沉痛的情感,言简意赅,情韵深长。

这篇祭文不仅是对颜延之的深切缅怀,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品德、学问和真挚情谊的推崇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深度。

……

解析:

1. 维宋孝建三年九月癸丑朔,十九日辛未,王君以山羞野酌,敬祭颜君之灵

- 解析:此为祭文开篇,点明祭祀的时间为宋孝建三年(公元456 年)九月初一为癸丑日,十九日是辛未日,“王君”即作者王僧达,表明自己以山中野味和乡间薄酒,恭敬地祭奠颜君(颜延之)的在天之灵。这种开头格式是古代祭文常见的写法,明确交代背景,营造庄重肃穆的氛围。

2. 呜呼哀哉!夫德以道树,礼以仁清。惟君之懿,早岁飞声

- 解析:“呜呼哀哉”表达沉痛哀悼之情。随后指出道德依靠“道”来树立,礼仪凭借“仁”而清明,高度赞扬颜延之品德美好,早在年轻时就声名远扬,奠定了对颜延之的赞美基调,从品德和声名两方面肯定其不凡。

3. 义穷几彖,文蔽班杨

- 解析:“几彖”指《易经》的义理,此句说颜延之对《易经》义理探究得极为透彻,穷尽其中奥秘。“文蔽班杨”中,“蔽”有超过之意,表明他的文学才华超越了班固和扬雄这两位着名的文学家,突出其在学术和文学领域的卓越造诣。

4. 性婞刚洁,志度渊英

- 解析:“性婞刚洁”描述颜延之性格倔强刚直且高洁,坚守自身的原则与操守。“志度渊英”指他的志向和气度深远而杰出,展现出他不仅性格鲜明,志向与胸怀也极为不凡。

5. 登朝光国,实宋之华。才通汉魏,誉浃龟沙

- 解析:“登朝光国”表明颜延之入朝为官,凭借自身才能为国家增添光彩,是宋朝的荣耀。“才通汉魏”强调其才学贯通汉魏时期的文风,博采众长。“誉浃龟沙”中,“浃”是遍及之意,“龟沙”代指四方,说明他的声誉传遍天下,从其政治贡献、才学广度和声誉传播范围等方面全面赞美他。

6. 服爵帝典,栖志云阿

- 解析:“服爵帝典”指颜延之接受朝廷封爵,遵循帝王的典章制度。“栖志云阿”则体现他虽身处官场,却心向山林,志向高洁,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,反映出他在世俗功名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与独特追求。

7. 清交素友,比景共波

- 解析:形容颜延之结交的朋友都是清正质朴之人,他们之间的情谊如同形影相随、共波同流,关系紧密且纯粹,突出其交友的品质和友情的深厚。

8. 气高叔夜,严方仲举

- 解析:以嵇康(字叔夜)来比颜延之气质高雅,嵇康是魏晋时期名士,以风度气质着称;用陈蕃(字仲举)类比其方正严峻,陈蕃以刚正不阿闻名。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,凸显颜延之的气质与品格的高尚。

9. 逸翮独翔,孤风绝侣

- 解析:将颜延之比作拥有矫健翅膀独自翱翔的飞鸟,其品格风范孤高,无人能与之相比,进一步强调他在品德和气质上的超凡脱俗,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。

10. 流连酒德,啸歌琴绪

- 解析:回忆与颜延之共度的时光,他们沉醉于酒中的乐趣,享受饮酒带来的美好感受。同时,一边吟啸放歌,一边抚琴弄弦,展现出两人交往时充满雅趣和闲适的生活场景,体现彼此情谊的轻松愉悦。

11. 游顾移年,契阔宴处

- 解析:“游顾移年”表示他们相互交游,时光流转,经过了许多年。“契阔宴处”中,“契阔”有聚散之意,这里偏指相聚,说明他们多次相聚宴饮,体现出两人友情历经时间考验,始终深厚。

12. 春风首时,爰谈爰赋

- 解析:描绘在春天伊始的时候,他们一起谈论诗文,共同创作辞赋。春天是充满生机与灵感的季节,在这样的时节里谈诗论赋,展现出两人高雅的志趣和亲密无间的交流,充满诗意与情趣。

13. 秋露未凝,归神太素

- 解析:“秋露未凝”点明时间,在秋天露水还未凝结之时,颜延之突然离世,“归神太素”指他的灵魂回归到自然之中,委婉地表达了颜延之的去世,给人一种生命消逝于自然的惋惜之感。

14. 明发晨驾,瞻庐望路,心凄目泫,情条云互

- 解析:得知颜延之去世后,作者清晨驾车前往,一路上瞻望他的居所和走过的道路。“心凄目泫”直白地写出内心的凄凉和眼中流泪的悲痛之情。“情条云互”形容思绪如乱云交织,表达出内心因挚友离世而产生的复杂、悲痛且凌乱的情感。

15. 凉阴掩轩,娥月寝耀

- 解析:描绘颜延之离世后,其居所被阴凉笼罩,轩窗也显得格外冷清。“娥月寝耀”指月亮的光辉似乎也因悲伤而黯淡,通过环境描写,营造出一种凄凉、哀伤的氛围,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痛。

16. 微灯动光,几牍谁照?衾衽长尘,丝竹罢调

- 解析:微弱的灯光摇曳闪动,然而几案上的简牍却无人再去照看,暗示颜延之已不在世,无人继续他的学问和事业。“衾衽长尘”表明卧具长时间蒙尘,说明他离世后居所的冷清与荒废。“丝竹罢调”指乐器也不再弹奏,曾经的欢乐与雅趣已不复存在,通过这些细节描写,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悲痛之感。

17. 揽悲兰宇,屑涕松峤

- 解析:“揽悲兰宇”指作者在颜延之如兰草般高雅的居所中,满怀悲痛之情。“屑涕松峤”说自己在山间流泪,“屑涕”即落泪,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的哀伤,表达对颜延之深深的怀念与不舍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重生1983:回到被陷害前

瑞图

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

三月棠墨

生命之河缓缓流动

卑鄙扣

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

留云借月君

洪荒:靠着化身,升维世界

九扑街

道藏辑要

用户686743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