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鱼耀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57章 袁淑《登宣城郡诗》,诗词一万首,咸鱼耀祖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登宣城郡诗
袁淑
怅焉讯旧老,兹前乃楚居。
十代阙州记,百祀绝方书。
……
赏析:
袁淑的《登宣城郡诗》虽短短四句,却凭借简洁而深沉的笔触,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沧桑感,展现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思与对文化消逝的感慨。
一、主题情感
1. 历史变迁的感慨:诗的开篇“怅焉讯旧老,兹前乃楚居”,诗人满怀惆怅地向当地老者问询,得知此地曾为楚地。“怅焉”一词直抒胸臆,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复杂情感展露无遗。曾经的楚国故地,如今已历经岁月更迭,繁华不再,这一发现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、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。
2. 文化失落的叹惋:“十代阙州记,百祀绝方书”,诗人进一步感慨,历经十代之久,此地的州记缺失;长达百祀的岁月里,相关的地方文献典籍也已断绝。这不仅反映出时间的久远对历史记录造成的破坏,更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中断、往昔文明消逝的叹惋之情。诗人意识到,随着历史的推进,这片土地上曾经辉煌的文化逐渐被岁月尘封,难以寻觅其踪迹,这种文化失落感贯穿全诗,深化了诗歌的主题。
二、艺术特色
1. 以小见大,引发联想:诗人通过“讯旧老”这一细微举动,牵出宣城郡曾为楚居这一重大历史信息,进而由历史变迁延伸到文化传承的缺失,以小见大,以点带面。短短四句,却能让读者透过诗人的视角,想象这片土地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兴衰荣辱,引发读者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入思考。
2. 质朴简洁,意蕴深厚:诗歌语言质朴无华,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,但却简洁有力地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主题。“十代”与“百祀”,“阙州记”与“绝方书”,这些质朴的表述形成鲜明对比,强化了岁月漫长与文化消逝之间的落差,使诗歌的意蕴更为深厚,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。
3. 情感真挚,感染力强:诗人将自身对历史变迁和文化失落的真实情感融入诗中,“怅焉”一词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,让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叹惋。这种真挚的情感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,使读者仿佛与诗人一同站在宣城郡的土地上,感慨历史的沧桑巨变。
三、结构层次
1. 探寻历史,引出感慨:首句“怅焉讯旧老”,诗人以自身的行为开篇,通过询问老人,为下文揭示此地的历史埋下伏笔。“兹前乃楚居”则点明了历史事实,引发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,此为诗歌的第一层,引出主题。
2. 深化主题,强化情感:后两句“十代阙州记,百祀绝方书”,诗人从历史变迁进一步深入到文化传承的层面。以时间的漫长与文献的断绝相对比,强化了文化失落的主题,将诗人的感慨之情推向高潮,此为诗歌的第二层,深化了主题,使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