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鱼耀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83章 鲍照《拟行路难?其四》,诗词一万首,咸鱼耀祖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拟行路难?其四

鲍照

泻水置平地,各自东西南北流。

人生亦有命,安能行叹复坐愁?

酌酒以自宽,举杯断绝歌路难。

心非木石岂无感?吞声踯躅不敢言。

……

赏析:

《拟行路难·其四》是鲍照乐府诗的经典之作,深刻展现了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的悲愤与无奈,在抒情与艺术表达上极具感染力。

1. 主题思想:

- 揭示社会不公:诗歌以水在平地向不同方向流淌起兴,隐喻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迥异,深刻揭示了南朝门阀制度下,寒门子弟才华被压抑、命运被左右的社会现实。

- 抒发愤懑无奈:诗人虽表面以“人生亦有命”自我宽慰,劝诫自己莫要忧愁,但实则内心愤懑难平。通过“心非木石岂无感”直白道出真实情感,“吞声踯躅不敢言”又将这种愤懑压抑到极致,展现出诗人面对现实压迫时,悲愤却又无奈的复杂心境。

2. 艺术特色:

- 比兴手法,生动贴切:开篇“泻水置平地,各自东西南北流”运用比兴。以水的流向无规则,形象类比人生境遇的差异,自然巧妙地引出对人生“命”的探讨,使抽象的命运观念变得具体可感,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。

- 情感跌宕,曲折有致:诗人情感表达一波三折。先是貌似豁达地以“安能行叹复坐愁”宽慰自己,接着“酌酒以自宽,举杯断绝歌路难”,借酒浇愁却愁更愁,凸显内心痛苦。最后“心非木石岂无感?吞声踯躅不敢言”,情感从压抑瞬间爆发又强行压抑,这种起伏变化,将诗人内心矛盾、挣扎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,增强了诗歌感染力。

- 质朴语言,表意深刻: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通俗易懂,却蕴含深刻情感与哲理。如“心非木石岂无感”,用直白话语道出人之常情,引发读者共鸣;“吞声踯躅不敢言”,质朴文字将诗人忍气吞声、徘徊不前的无奈刻画入微,于平淡中见深沉。

……

解析:

1. 泻水置平地,各自东西南北流

- 解析:诗人开篇描绘了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,将水倾倒在平地上,水便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流淌。这里运用比兴手法,以水的流向各不相同,来比喻人生境遇的千差万别。在当时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背景下,人的出身就如同这倾泻的水,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,形象地揭示出社会现实中,人们因门第差异而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,为下文感慨人生境遇埋下伏笔。

2. 人生亦有命,安能行叹复坐愁

- 解析:承接上句对水流的描述,诗人将话题转至人生,提出“人生亦有命”的观点。表面上看,这似乎是一种顺从命运安排的豁达态度,劝诫自己不应总是行走坐着都在叹息忧愁。然而,结合当时社会现实,这实则是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无奈之语,是一种自我宽慰,内心深处却满含着对命运不公的愤懑,以貌似豁达之语,更强烈地表达出内心的痛苦。

3. 酌酒以自宽,举杯断绝歌路难

- 解析:既然命运难以改变,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宽慰自己,希望借酒浇愁,忘却心中的烦恼。“举杯断绝歌路难”,当诗人举起酒杯正要饮酒时,原本想要歌唱《行路难》来抒发内心愤懑,却因愁绪太过浓烈,使得歌声中断。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无奈,表明内心的痛苦无法通过简单的饮酒与歌唱来排解,反而在这一瞬间被进一步放大,深刻体现出诗人内心痛苦的深沉与复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重生1983:回到被陷害前

瑞图

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

三月棠墨

生命之河缓缓流动

卑鄙扣

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

留云借月君

洪荒:靠着化身,升维世界

九扑街

道藏辑要

用户686743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