辜彼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58集:评估方法丰富,深圳玻璃厂打工记,辜彼得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周一的晨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洒在办公桌上,阿梅正对着屏幕皱眉。她面前的文档已经改了七版,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列着评估维度:质量合格率、准时交付天数、沟通响应时间……还有一栏“满意度评分”,空着。
“这个怎么打分啊?”她喃喃自语,手指在鼠标上轻轻敲打。
门被推开,刘好仃端着保温杯走了进来,看见她这副模样,笑了一下:“又卡住了?”
“不是卡住,是不知道怎么让它活起来。”阿梅把文档转过去给他看,“数据我们能统计,流程也能量化,但人的感受呢?比如上次问卷里有人提到‘感觉变冷了’,这种东西怎么放进评估体系里?”
刘好仃没急着回答,而是走到她身后,看着屏幕上那张表格,点了点头:“你说得对,制度不能只是数字堆出来的墙。”
他顿了顿,拿起她的马克笔,在空白处画了个三角形:“一个评估体系,至少要撑得起三边——数据、流程、人情。”
“你是说……情感因素也要算进去?”阿梅挑眉。
“不是感情用事,是感知反馈。”刘好仃笑了笑,“就像你开车,除了仪表盘上的油量、速度,你还得听发动机的声音,是不是抖得厉害,有没有异响。”
阿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:“所以我们要设计一个能听见声音的评估系统?”
“对,它得听得见供应商怎么说,也听得见自己人怎么想。”刘好仃把杯子放下,转身走向会议室那边,“走吧,该开个会了。”
会议桌前,老李和王姐已经到了,小周还在调试投影仪。
“这次的重点是评估方法升级。”刘好仃坐下后开门见山,“第一阶段的优化见效了,但现在我们需要更全面的视角。”
“你是说……不只是看谁按时交货、谁出错少?”老李问。
“对,”刘好仃点头,“还要看他们愿不愿意配合新流程,遇到问题能不能快速反应,甚至——他们对我们的态度。”
“这会不会太主观?”王姐有些迟疑,“每个人理解不一样,怎么统一标准?”
“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加权评分。”刘好仃拿起笔,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:
硬性指标(质量、交付周期、成本控制)
流程表现(协同效率、异常处理速度)
主观反馈(合作意愿、服务态度)
“每一项都给分,但权重不同。”他说,“比如质量不合格直接扣分,而满意度只占一成。”
“听起来像考试。”小周一边插线一边接话,“主科拉不开差距,副科决定总排名。”
“差不多。”刘好仃笑着应了一句,“但咱们不是为了排名,是为了找出真正适合长期合作的伙伴。”
“那具体怎么操作?”王姐问。
“阿梅已经在做了。”刘好仃看向她,“你来介绍一下新模板。”
阿梅点点头,点开电脑上的ppt:“我参考了几个行业案例,结合我们自己的情况,设计了一个‘三维评估表’。”
她调出一张表格投影到墙上,上面清晰地分成三个模块:
数据层:历史供货记录、质检报告、成本分析。
行为层:协作流程中的响应时间、异常处理记录。
感知层:匿名满意度调查、临时加单支持意愿等软性反馈。
“我们会从这三个层面综合打分,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供应商画像。”阿梅解释道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