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泓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44章 岐仁堂调和肝胃 半夏汤巧解痞满,岐大夫的悬壶故事,张泓光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入伏的雨下得黏糊糊的,岐仁堂的青石板路洇着水光,把药柜里飘出的苍术气都泡得发沉。岐大夫正用竹筛子晒黄连,那股子清苦混着檐角滴落的雨声,倒让诊室里添了几分静气。

\"吱呀\"一声门响,一个穿格子衬衫的年轻男人扶着门框进来,脸色发灰,一手捂着心口,眉头皱得像拧干的抹布。\"岐大夫,您给瞧瞧,这胃里堵得慌,就像塞了团湿棉花,上不去下不来。\"

男人姓赵,是附近写字楼的程序员,说话时总不自觉地咽口水,喉结动得频繁。\"三个月了,早上起来嘴苦得像含了黄连,黏糊糊的,喝水都冲不净。吃点东西就胀,昨天陪客户喝了两瓶啤酒,半夜里又吐又呕,现在还觉得嗓子眼发紧。\"

岐大夫让他坐下,三指搭在腕脉上,指下脉象濡浊,像摸着浸了水的棉线。又看他舌头,淡红的舌面上铺着层薄黄腻苔,右侧边缘缺了块,露出底下的红肉。\"夜里睡得着吗?\"

\"哪睡得着啊,\"小赵苦笑,\"躺床上就觉得胃里翻江倒海,左边肋骨底下还隐隐作痛,翻个身都牵扯着疼。我们同事说我这是压力大,让我吃点疏肝的药,可越吃越胀。\"

窗外卖西瓜的三轮车碾过水洼,\"哗啦\"一声溅起水花。岐大夫收回手,拿起案上的《伤寒论》,书页边缘都被翻得发卷。\"《伤寒论》里说,'伤寒五六日,呕而发热者,柴胡汤证具,而以他药下之,柴胡证仍在者,复与柴胡汤。此虽已下之,不为逆,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。若心下满而鞕痛者,此为结胸也,大陷胸汤主之。但满而不痛者,此为痞,柴胡不中与之,宜半夏泻心汤'。\"

小赵听得一头雾水:\"您是说,我这不是肝气不舒?\"

\"是肝胃不和,不是单纯肝郁。\"岐大夫用手指敲了敲桌面,\"你这就像家里的灶台,肝火太旺,把锅底烧得太热,可锅里的粥却熬不熟——胃阳不足,肝木乘土,就成了这痞满的毛病。\"他指着小赵的舌头,\"苔黄腻是有热,边缘剥脱是胃虚,脉濡浊是湿阻,典型的寒热错杂,肝胃不和。\"

正说着,小赵突然捂住嘴,眉头拧成个疙瘩:\"又开始恶心了,就像喝了生醋似的,酸水直往上冒。\"

岐大夫起身倒了杯生姜水:\"先含两口缓缓。你这病,病根在肝胃失和。肝属木,胃属土,木太旺就会克土,好比院子里的树长得太疯,根须把灶台都拱松了,烟火自然不旺。\"

他铺开药方纸,狼毫笔蘸了墨,却不急着写:\"很多人觉得胃不舒服就该补脾气、升阳气,用白术、升麻这些药。可《伤寒论》里说,生姜泻心汤要去桂枝、白术,为啥?因为你这不是单纯脾虚,是肝邪犯胃,补得太急反而会堵得更厉害,就像给冒烟火的灶台添湿柴,火没起来,烟倒更呛了。\"

小赵捧着生姜水,眼睛亮了些:\"您这么一说,我倒想起前阵子吃的健脾丸,越吃越胀,原来是添了湿柴?\"

\"正是这个理。\"岐大夫提笔落纸,\"叶天士说'土败木贼,肝气日横',讲的就是这个。得先平肝木之横逆,再温胃土之虚寒,这叫'两和肝胃'。\"他指着纸上的药名,\"半夏是君药,《神农本草经》说它'主伤寒寒热,心下坚',能把胃里的痰浊痞结化开,就像用竹篾把堵着的烟筒通一通。\"

写到黄连、黄芩时,笔尖稍顿:\"这两味是清肝火的,就像给太旺的灶火撒点凉水,别让它把锅烧裂了。但光清热不行,胃里有寒,得加干姜温中,就像灶膛里留点火种,别让锅彻底凉了。\"

小赵看着\"人参、甘草、大枣\"几个字,有些疑惑:\"我这胃堵得慌,还能补吗?\"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柯学:妃英理三年抱俩

不弃九九

小鲜肉?我演的角色都有异能

B东B东

都市神医:我有透视金瞳

波哥家的小猫咪

重生七零要逆袭,虐渣撩爱两不误

张小仙

报告王爷,王妃又发疯了

小胖丫

穿成漂亮炮灰,玄学大佬轰动年代

看水是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