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泓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5章 包子铺老板娘的"黑脸"之谜,岐大夫的悬壶故事,张泓光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\"这方子叫顺气冲和汤。\"岐大夫解释道,\"葛根就像个小梯子,能把脾胃的清气往上托,就像把井里的水用辘轳提上来;升麻和防风是俩勤快的小伙计,专管把堵在脾胃里的浊气往外散;白芷能通阳明经,让脸上的气血活起来。\"

他指着黄芪和人参:\"这俩是补气的主力军,好比给灶台添干柴,让脾胃这把火烧得旺些;苍术呢,能把脾胃里的湿气拧干,就像晴天晒被子,潮气没了,灶台自然干爽。白芍是调和气血的,甘草能稳住整个方子的性子,生姜大枣都是暖胃的好帮手。\"

王秀莲盯着药方犯嘀咕:\"岐大夫,这药啥时候喝最好啊?我怕忙忘了。\"

\"就按天地阳气走的时辰喝。\"岐大夫指指窗外渐渐放晴的天,\"早饭后、午饭前,这时候太阳正往上升,天地间阳气最足。人体的脾胃阳气也跟着升发,这时候喝药,就像顺水推舟,能帮着把阳气托起来。记住了,药要温温的喝,别烫着也别凉了。\"

【第四章:灶台火旺,黑脸回春】

送走王秀莲,小石头忍不住问:\"师父,为啥她嘴唇周围黑得最厉害呀?\"

岐大夫擦着毛笔,慢悠悠说:\"《内经》讲'脾气通于口,其华在唇'。嘴唇就像脾胃的窗户,脾胃好不好,看嘴唇就知道。正常人嘴唇是淡红色,润润的。她这嘴唇周围黑,就是脾胃虚了,肾水反克脾土,就像田里的水漫过了田埂,把土都泡软了。\"

他走到院子里,指着墙角的老槐树:\"你看这树,根扎得深,土够厚实,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。人也一样,脾胃这个根扎稳了,肝肾的精气才不会乱往上跑。要是脾胃虚了,就像树根松动,水啊湿气啊就往上冒,闹出各种毛病。\"

三天后,王秀莲提着一篮刚出锅的红糖包子冲进岐仁堂,脸上的黧黑竟退了大半,虽然还有点黄,但总算透出点血色了。

\"岐大夫!神了!\"她笑得眼睛眯成缝,\"喝了头剂药,当天中午就觉得胸口没那么堵了,晚上能吃下一碗热粥。今早照镜子,发现嘴唇周围那圈黑淡了好多!您看我这舌头......\"

岐大夫看了看她的舌头,舌苔已经薄了不少,齿痕也浅了。\"药还得接着喝,再喝三天,把脾胃的阳气固牢。\"他拿起一枚大枣在手里掂量,\"记住了,以后再忙也要按时吃饭,忧思过度的时候,就想想咱们灶台要烧干柴,别老往里头塞湿草。\"

王秀莲连连点头,往小石头手里塞了个热包子:\"都怪我以前不懂,以为饿两顿没事,愁点事也不打紧。现在才知道,这脾胃就跟家里的顶梁柱似的,要是垮了,整个人都跟着塌了。\"

【第五章:岐大夫的\"灶台哲学\"】

傍晚收摊时,小石头捧着《脾胃论》啃,突然抬头问:\"师父,今天那个方子里的升麻、葛根,都是升阳的药,为啥还要用防风呢?\"

岐大夫正在封药罐,闻言笑道:\"你看这防风的名字,就知道它能把风邪挡住。但它还有个本事,能把脾胃里的郁气散出去。就像灶台闷久了,得打开窗户透透气,不然柴火怎么也烧不旺。\"

他指着药柜上的《黄帝内经》批注:\"李东垣先生说'脾胃为元气之本',元气足了,人才能少生病。你看王秀莲,就是忧思伤了脾,饮食又伤了胃,导致元气不足,肾水才会上泛。这时候光补不行,得先把堵住的气理顺,再把阳气升起来,最后把脾胃的正气补牢,这叫'顺气冲和'。\"

窗外传来隔壁包子铺的吆喝声,王秀莲正忙着给客人装包子,声音洪亮了不少。岐大夫望着那片暖黄的灯光,对小石头说:\"行医就像看灶台,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添柴,什么时候该通风,什么时候该防着水漫出来。人身上的阴阳五行,跟咱们过日子的道理,其实是一样的。\"

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头,低头在笔记本上写道:\"忧思如湿柴,饮食似生米,脾胃灶台需常暖,阳气升时百病消。\"

岐仁堂的铜铃在晚风中轻响,混着远处包子铺飘来的麦香,把这个关于脾胃的故事,悄悄揉进了小镇的暮色里。而那些写在古籍里的医理,也在寻常百姓的灶台边,化作了最朴实的养生智慧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柯学:妃英理三年抱俩

不弃九九

小鲜肉?我演的角色都有异能

B东B东

都市神医:我有透视金瞳

波哥家的小猫咪

重生七零要逆袭,虐渣撩爱两不误

张小仙

报告王爷,王妃又发疯了

小胖丫

穿成漂亮炮灰,玄学大佬轰动年代

看水是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