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《黄岛日记:在时光里打捞温暖的锚点》
珠城的冷观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4章 《黄岛日记:在时光里打捞温暖的锚点》,崮影人生一位残疾者的27年突围,珠城的冷观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二十四章《黄岛日记:在时光里打捞温暖的锚点》
2013年的清明后的第一个周末,细雨像扯不断的棉线,将鲁中丘陵的年味浸得湿润。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黄岛的土地,却仿佛带着某种宿命般的牵连——当车轮碾过胶州湾跨海大桥的瞬间,海雾正从远处的薛家岛缓缓漫来,模糊了海岸线,却清晰了心底的期待。
青岛的海风还带着料峭的寒意。我和妻子抱着给父母准备的降压药,舅舅拎着两坛老家自酿的小米酒,叔叔捧着新采的香椿芽,坐在开往黄岛的面包车上。车窗上凝着细密的水珠,将城市的街景晕染成模糊的水彩画,唯有心底的期待愈发清晰——父母来黄岛投奔姊妹已整整一年,这是我们第一次专程去探望。
一、初遇黄岛:在细雨中展开的温情画卷
黄岛开发区的街道带着新千年伊始的蓬勃气息,车水马龙的长江路像一条流动的缎带,人行道上的行人脚步匆匆,却在遇见熟人时放慢语速,操着略带胶南口音的青岛话互道家常。
车子在太行山路停下时,远远就看见父亲的身影。他站在单元楼前的槐树下,背有些佝偻,正踮脚往路口张望。母亲站在他身侧,手里攥着条蓝布手帕,见我们下车,突然快步走过来,布鞋在青石板路上敲出急促的节奏。\"瘦了,都瘦了。
阿丽妹子的家在太行山路附近,推开单元门便听见暖气管子发出的嗡鸣。她迎上来时,发梢还沾着细雨,手里捧着刚蒸好的海菜包子,热气混着韭菜的鲜香扑面而来。\"哥你可算来了,阿慧姐昨天还说要去给你买新轮椅呢。\"她说话时眼睛弯成月牙,让我想起童年时总把糖果藏在我书包里的堂妹。果然,次日清晨,一台银灰色的轮椅便停在客厅中央,阳光透过阳台的玻璃,在轮椅的扶手上镀了层金边——这是妹子跑了三家医疗器械店才选中的,说\"轮椅也要让大哥坐着体面\"。
二、市井烟火:藏在细节里的温暖密码
在黄岛的日子,时光被掰成了细碎的光斑。每日清晨,保发大哥总会骑着电动车载我去唐岛湾公园,看海鸥掠过平静的海面,听退休老人用萨克斯吹奏《北国之春》。路过长江利群商厦时,他总会买上两斤刚上岸的蛎虾,说\"中午让你嫂子做个油爆虾,比老家的河虾鲜多嘞\"。街市上的海鲜摊永远热闹,老板娘握着明晃晃的剖鱼刀,转眼间就能将一条鲅鱼片成均匀的薄片,溅起的水珠在晨光中像碎钻般闪烁。
阿慧姐姐住在保税区附近,每周都会开车来看我,后备箱里永远装着惊喜:第一次是一套静音哑铃,说是\"在家也能锻炼,别总躺着\";第二次是一台崭新的电脑,\"联网就能看老家的新闻,想我们了就视频\"。她说话时总是轻轻拍我的肩膀,力度适中,像母亲哄孩子般自然。有次恰逢周末,她特意带我去薛家岛的渔家乐,木桌上摆满了清蒸螃蟹、辣炒蛤蜊、鲅鱼饺子,海浪在不远处拍打着礁石,酒杯相碰时,她忽然说:\"小时候你总护着我们,现在换我们照顾你。\"海风掠过鬓角,竟让我一时语塞。
三、妻子的背影:在冷库与时光赛跑的女人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