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三章 朝廷做中间商
玉树的王捕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一百五十三章 朝廷做中间商,师兄个个如虎似狼似虎 楚媛,玉树的王捕快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包祯闻言,微微一怔,他的目光如剑般直直地盯着包拯,似乎想要透过包拯的眼睛看清他内心的真实想法。片刻之后,赵祯才缓缓开口,沉声道:“包拯,你这是何意?难道你认为朕会无端冤枉余靖不成?”
包拯毫不退缩,他抬起头,目光坚定地与赵祯对视着,说道:“官家,臣绝非质疑陛下。只是臣深知,朝堂之上,一言一行皆关乎天下公理。若无确凿证据便定余靖受贿之罪,不仅会让余靖大人蒙冤,更会寒了天下臣子之心。臣愿以性命担保,彻查此事,还余靖大人一个清白,也给朝堂一个交代。”
赵祯见包拯如此坚持,目光微微闪动,似乎在权衡着什么。片刻后,他长叹一声,语气稍显缓和,说道:“包拯,你素来以公正严明着称,朕也知你一心为公。既然你如此笃定,那便依你,彻查此事。
包拯听到这话,心中一喜,连忙拱手道:“谢陛下恩准!臣定当全力以赴,查明真相,以维护朝堂的公正。
包拯见状,沉声说道:“官家,臣认为朝廷需认真对待雍邦精盐之事。雍邦精盐,关乎民生福祉,若能妥善利用,可为朝廷带来丰厚财赋,也能让百姓受益。臣有一法,可使雍邦精盐之事大有可为。”
赵祯:“哦?你且说说,是何良策?”
包拯微微一顿,接着说道:“官家,其实全面查禁雍邦精盐,并非长久之计。雍邦精盐品质上乘,深受百姓喜爱,若一味禁绝,只会让私盐贩子有机可乘,扰乱市场,最终苦的是百姓。臣以为,不如由朝廷出面,购得精盐,再售卖于百姓。如此一来,既能保证精盐的品质,又能稳定盐价,让百姓用得起盐,朝廷也能从中获取一定的财赋,可谓一举多得。”
赵祯听后,微微颔首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:“包卿,此法倒也有些道理……。”朝廷购盐售卖,涉及诸多细节,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诸多问题。你且详细说说,该如何操作,又如何保证朝廷和百姓的利益?”
包拯拱手道:“官家,臣以为可分三步来推行此策。首先,朝廷应派遣专人前往雍邦,与当地盐商协商,以合理价格收购精盐。收购时,需严格把关,确保盐的质量上乘,杜绝劣质盐流入市场。朝廷可设立专门的盐仓,妥善储存精盐,防止盐受潮变质,损耗朝廷财赋。”
“其次,在售卖环节,朝廷可在各地设立盐铺,直接将精盐售予百姓。盐铺选址要便利百姓,可设在集市、村落等人群密集处。售卖时,盐价要公道,既要让百姓能承受,又要保证朝廷有一定收益。臣建议,可按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定价,这个比例不宜过高,以五成左右为宜。同时,盐铺售卖要公平公正,不得囤积居奇、哄抬盐价,一旦发现,严惩不贷。”
“最后,为防止私盐贩子扰乱市场,朝廷需加强监管。可在各地设立盐政监察使,专门负责监督盐的售卖情况。盐政监察使要定期巡查盐铺,查看盐的售卖记录、库存情况等。若发现有私盐流入市场,要追查源头,严厉打击。同时,朝廷可设立举报奖励制度,鼓励百姓举报私盐贩子,一旦查实,给予举报者丰厚奖励,这样既能调动百姓积极性,又能有效打击私盐贩卖。”
赵祯听完包拯的详细阐述,点了点头,沉吟片刻后说道:“包卿所言甚是,此法若能顺利推行,确能为朝廷和百姓带来诸多益处。不过,此事涉及面广,需谨慎行事。你先拟一份详细的奏折,呈朕御览,待朕斟酌后,再行定夺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