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 余波后续 伉俪同心谱新篇
桃妤的心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1章 余波后续 伉俪同心谱新篇,替嫁后,我成了他的心尖宠,桃妤的心事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在顾逸尘和林婉兮的带领下,边关将士成功击退了匈奴与黑水部落的联合进攻,取得了辉煌的胜利。然而,这场激烈的战争给边关带来了巨大的创伤,城镇被战火洗礼,百姓流离失所,防御工事也损毁严重。
战争结束后的清晨,阳光洒在满目疮痍的边关土地上。顾逸尘和林婉兮站在城墙上,看着眼前的景象,心中满是忧虑。
“逸之,我们必须尽快着手重建边关,让百姓们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。”林婉兮神情凝重,眼中透露出对百姓的关切。
顾逸尘点点头,坚定地说:“婉兮,你说得对。这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。我会安排将士们协助百姓清理废墟,修复房屋。同时,组织工匠们尽快修缮防御工事,确保边关的安全。”
顾逸尘迅速召集将领们,下达了一系列重建指令。士兵们分成若干小队,一部分帮助百姓搬运瓦砾、搭建临时住所;另一部分则与工匠们一起,对破损的城墙、烽火台等防御设施进行修复。
林婉兮也没有闲着,她深入百姓之中,安抚他们的情绪,并组织妇女和孩子们为重建工作提供后勤支持。她亲自带领一些百姓,在临时搭建的厨房中为忙碌的士兵和工匠们准备食物。
“大家加把劲,我们一起努力,一定能让边关重新恢复生机。”林婉兮鼓励着身边的百姓,她的话语如同温暖的阳光,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和力量。
边关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,满朝震动。皇上龙颜大悦,对顾逸尘和林婉兮的英勇表现和卓越领导能力赞赏有加。
“顾逸尘将军和林婉兮林妃,在边关抵御外敌,屡立奇功,实乃我朝之栋梁。朕决定,重重嘉奖!”皇上在朝堂上宣布。
很快,朝廷的嘉奖令便传至边关。顾逸尘被晋升为镇远大将军,赏赐黄金千两、良田百顷;林婉兮则被晋封为贵妃,家族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。
然而,嘉奖令中还带来了皇上的新命令。“皇上听闻边关战后重建任务艰巨,特命户部拨出专款,用于边关的重建和发展。同时,要求顾将军和林贵妃在重建过程中,加强对周边部落的安抚和管控,防止类似的联合侵袭再次发生。”传旨太监宣读道。
顾逸尘和林婉兮领旨谢恩。他们深知,这不仅是皇上的嘉奖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
“逸之,皇上对我们寄予厚望,我们一定要做好边关的重建和安抚工作。”林婉兮说道。
“放心吧,婉兮。我会与周边部落进行沟通,尝试建立友好关系。同时,利用好朝廷拨下的专款,让边关变得更加坚固和繁荣。”顾逸尘信心满满地回应。
为了实现皇上的旨意,加强对周边部落的安抚和管控,顾逸尘决定亲自前往一些中立部落,与他们进行沟通和谈判。
他挑选了几个忠诚且善于外交的将领,一同踏上了前往部落的征程。他们首先来到了距离边关最近的清水部落。
清水部落的首领对顾逸尘一行的到来表示出了警惕,但顾逸尘真诚的态度逐渐打消了他的疑虑。
“首领,此次前来,是希望我们能化干戈为玉帛。我们深知,战争只会给双方带来痛苦和损失。我朝愿意与贵部落建立友好的贸易往来,互相扶持,共同发展。”顾逸尘诚恳地说道。
清水部落首领沉思片刻后,说道:“顾将军,你的诚意我感受到了。但之前匈奴的威逼利诱,让我们部落也很为难。若要合作,我们需要一些保障。”
顾逸尘微笑着说:“首领放心,我朝会与贵部落签订和平协议,承诺在贵部落遇到困难时提供援助。同时,我们可以设立互市,促进双方的经济交流。”
经过一番深入的交谈,清水部落首领终于被顾逸尘的诚意打动,同意与中原王朝建立友好关系,并签订了和平协议。
顾逸尘一行马不停蹄,又前往其他几个部落。在他的努力下,大部分中立部落都表示愿意与中原王朝友好相处,共同维护边境的和平与稳定。
在与周边部落建立友好关系后,顾逸尘和林婉兮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边关的发展规划中。
他们决定利用边关的地理位置优势,大力发展贸易。在边关设立了更大规模的互市,吸引了来自中原内地和周边部落的商人。
“逸之,我们可以鼓励百姓种植一些特色农作物和养殖牲畜,将这些产品通过互市销售出去,增加百姓的收入。”林婉兮提议道。
顾逸尘点头赞同:“婉兮,这个主意不错。同时,我们还可以发展手工业,比如打造兵器、制作精美的工艺品等,丰富互市的商品种类。”
为了支持贸易发展,他们还组织修建了更好的道路和驿站,方便商人和货物的往来。在教育方面,林婉兮倡导在边关建立学堂,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教育,培养有知识、有技能的人才,为边关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。
“只有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,边关才能有更好的未来。”林婉兮说道。
顾逸尘对林婉兮的想法十分支持,他亲自参与学堂的选址和师资的筹备工作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边关的发展规划逐渐清晰,各项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。
然而,随着边关重建和发展工作的推进,一些内部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。
在分配朝廷拨下的重建专款时,部分将领和官员为了自身利益,产生了分歧。一些人主张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军队的装备和待遇,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优先保障百姓的生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。
“将军,如今边关刚刚经历战争,军队的伤亡较大,装备也有所损耗。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补充兵力和更新装备,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威胁。”一位将领说道。
“可是,百姓们现在生活困苦,房屋毁坏,农田荒芜。如果不先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,谈何稳定和发展?”一位负责民政的官员反驳道。
双方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,矛盾逐渐激化。顾逸尘得知此事后,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“大家先冷静一下。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,都是为了边关的发展和稳定。我们应该综合考虑,合理分配资金,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。”顾逸尘试图调解矛盾。
但由于双方的观点差异较大,一时之间难以达成共识。顾逸尘深知,若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,将会影响到整个边关重建和发展的进程。他陷入了沉思,思考着如何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。
内部矛盾不仅没有因为顾逸尘的调解而平息,反而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下,进一步激化。
那些主张优先军队建设的将领,开始在士兵中散布不满情绪,导致部分士兵对民政工作产生抵触情绪,甚至出现了拒绝执行协助百姓重建任务的情况。
“我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,现在却要我们去帮那些百姓干活,朝廷拨的钱却不优先给我们改善装备,这公平吗?”一些士兵私下抱怨道。
而负责民政的官员们也不甘示弱,他们指责将领们不顾百姓死活,只想着自己的利益。双方的矛盾逐渐公开化,边关的重建工作陷入停滞,百姓们也人心惶惶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