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科举
喜欢旅游的铲屎官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26章 科举,被轮流欺负的大美人儿小说,喜欢旅游的铲屎官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可是,像我这样唱戏的,就算有了功名,旁人又会如何看待呢?”姬英低声说道,眼中满是忧虑。
归梵目光坚定地看着她,说道:“姑娘,科举改革本就是为了打破阶层限制,让有才之人皆能施展抱负。若你能考取功名,做出一番成就,那些世俗的偏见自然会不攻自破。这不仅是为你自己正名,也是为所有身处下九流却心怀壮志之人开辟一条新路。”
姬英听了归梵这番话,心中涌起一股豪情,她握紧拳头,说道:“二位姑娘说得对,我不能因他人的眼光就放弃机会。我愿一试,哪怕最后失败,也不枉此生。”归梵和宁文相视一笑,为姬英的决定感到由衷的高兴。
归梵静静地听着姬英的话,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自己所熟知的华夏历史。她想到了李白与杜甫,这两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大诗人,虽才情绝世,可仕途之路却充满坎坷。
李白一生渴望在政治上大展宏图,却始终未能如愿,虽曾得唐玄宗赏识,却也只是短暂地在宫廷中为帝王作诗娱乐,最终还是被赐金放还,未能在政治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抱负。杜甫同样如此,一生奔波求仕,却困于战乱与官场的黑暗,始终未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。
还有民国时期的周树人,以笔为剑,以文字唤醒民众,文学成就斐然。可若单从科举角度看,他在当时的考试排名也在一百名开外,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。
归梵深知,古往今来那些能高中状元的人物,文气的确极高。她曾在博物馆里看过一些状元文章,那些文字仿佛带着一种魔力,刚一展开,便觉文气逼人,如同皓月当空,光芒万丈。
这些状元们并非没有文学天赋,只是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当时所谓的“正事”——治国理政的学问上。若他们能将精力更多地倾注于文学创作,说不定一个个都会成为流芳百世的文学大家。
不过,归梵只是在心里默默想着这些。毕竟,这里是截然不同的女尊世界,与她所熟知的历史背景大相径庭。在这个世界里,能够入朝为官的大多数都是女人,科举的规则、评判标准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与她记忆中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。
但无论在哪个世界,有才华的人都不应被埋没,就如同她鼓励姬英去尝试科举一样,每个人都应有机会去追寻自己的梦想,突破世俗的束缚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姬英所在的姬家这些年一直势微,她的母亲之前就考上了秀才,只是后来因为家族琐事耽搁了前程,如今也只是当个仵作,勉强过活。
她今天的演出分得了几百银币,这笔钱应该够买书和笔墨纸砚了,多余的买些衣物鞋袜之类的也够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