萤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29章 智能拥军 3.0,八零军婚甜蜜蜜,萤书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小羽从军校传来紧急资料:\"妈妈,蓄光材料的耐候性要参照 2008 年空降兵的伞具标准。\" 她的实验室背景里,摆着用顾沉舟 2000 年抗洪救生衣改的测试样本,\"我加了层纳米级的钢纤维网,\" 顿了顿,\"就像爸爸的防弹衣,\" 指了指样衣的肘部,\"能防余震中的玻璃碴。\"
暮色漫过映秀镇的断壁残垣,顾沉舟看着救援队员们穿着荧光迷彩服搭建临时校舍,他们的背影在渐暗的天空下连成发光的星河,每个肩章的北斗星都指向不同的受困区域。某老人突然指着发光的衣领哽咽:\"看见这光,就知道解放军还在,家就还在。\"
是夜,苏晚晴的工作日记写在荧光纤维的检测报告背面,字迹沾着余震的灰:\" 在新闻里看见废墟中的背影,突然懂了:智能拥军 3.0 的光,不是科技的冷辉,是军属的牵挂在黑暗里发芽。顾沉舟要的不是简单的反光条,是让每个救援者都成为移动的灯塔,让受灾群众在恐惧中,能摸到光的棱角。
小川的紫外线充电板、小羽的纳米钢纤维、顾婆婆的红景天秘方,让蓄光纤维有了心跳的温度。当消防员说 ' 孩子看见光就不哭了 ',我终于明白:我们缝进布料的不是蓄光分子,是无数军属的守望 —— 它在黑暗中亮起的模样,多像 1998 年那个暴雨夜,我在缝纫机前为他缝补救生衣时,顶针划出的银弧。
检测报告背面的荧光压痕,渐渐晕染成缝纫机与手电筒的重叠剪影。我知道,当明天的太阳升起,这些会发光的迷彩服会继续穿梭在废墟中,而我们的 ' 智能拥军 ' 计划,终将在这种军民协同的创新中,长成比任何探照灯都更温暖的、守护生命的,希望之光 —— 让每个在灾难中颤抖的身影,都能顺着这光的方向,找到回家的路。\"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