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蓑烟雨任书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5章 平反昭雪,大明,我来了!,一蓑烟雨任书海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众卿平身!”朱祁镇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,
“奸佞已除,然国事艰难,积弊尤深!吏治不清,则百弊丛生!朕意已决,即日起,整饬吏治,革新弊政!自中枢至地方,由京察始,推行考成之法,严查贪墨渎职!火耗归公,均输百姓责任田之策,亦当详议推行!朕要这大明的天,真正清朗起来!”
说到这,他从龙椅上缓缓起身,声音再次拔高:“朕今日再次明告诸位、天下官员:朕非与士大夫共天下,实与大明亿兆黎民共天下!凡阻挠新政、祸国殃民者,王崇古,便是前车之鉴!”
“唉,皇帝不仅要清算王党,更要借此雷霆之势,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吏治风暴!这已不仅仅是权力的更迭,而是整个大明官场运行根基的撼动!”所有人的心中不由的一紧,以后的日子,更加难了。
做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上帝视角,凡是后世好的经验都可以顺手拿来用,推行“考成法”,则是最好的例证。
历史上,这是万历年张居正的功劳,臭不要脸的朱祁镇秉承着“拿来主义”的原则,丝毫没有羞愧之心,并且根据考成法的弊端,进行了优化。
首先,原考成法在执行中有运用不当的方面。如考核结果“惩罚过度,奖励不足”。考核后对不及格的官员“停阁稽迟,即开列具题候旨,下各衙门法问,责令对状”。这样的考核结果过于严厉,挫伤了部分底层官员的从政积极性。
朱祁镇在提高惩罚力度的同时,还提高了对政绩优异官员的奖励和破格录用,这一硬一软,提高了底层官员的从政积极性;
并且根据每个省的不同情况,还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个性化的规定,这就让每个地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考核,从一定程度避免了官员为完成任务,采取极端手段,从而引发出的各种社会问题。
其次,考成法注重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,但缺乏外部监督,尤其是基层官员以及老百姓的监督。这一缺陷的存在容易导致集权的产生,滋生体制内腐败。
朱祁镇汇同都察院的反贪司、锦衣卫、东厂各自优势,以都察院反贪司为内部监督,锦衣卫和东厂为外部监督,一外一内,相互监督,又相互隶属,三方各自行使职权,只对皇帝负责,如此不仅加强了朝廷对基层官员的管辖,同时也破解了“皇权不下乡”的魔咒,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。
第三,张居正的考成法体系形成了内阁的高度集权,但没有建立逐级隶属的人事行政组织机构,大大降低了它的执行力。
朱祁镇怎能不知道内阁权力膨胀威胁皇权的危害,所以在制定政策之初,就规定,内阁大臣不再担任六部尚书,六部尚书的任免由皇帝一人说了算。
而且为了不让皇权旁落,朱祁镇还规定,内阁大臣只有建议权,没有决定权,凡军国大事皆需皇帝批阅首肯后方可施行,也就说,从此以后内阁完全变成了皇帝的秘书班子,皇权直接干预六部乃至各省的军、政、财权。
当然,原时空中,考成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只抓住了增加税赋,而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,给广大农民造成很大伤害,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。
这一点现在朱祁镇根本不用担心,因为在此之前,他就通过土地改革,按照后世的土地改革成功经验解决了这一个问题,并且以国家律法的形式切实保障了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,再有就是大量的农家子弟就学,这些人在以后必将成为农民阶级的代言人,他们的利益只会更加稳固。
即使自己死了,也不会像张居正那样人亡政息,导致改革如昙花一现般废止殆尽,各种旧有弊端死灰复燃,贪贿萎靡之风又日甚一日起来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