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蓑烟雨任书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4章 臣不服,大明,我来了!,一蓑烟雨任书海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这潭水越浑,躲在暗处的鱼,才越容易露出马脚,自己也好浑水摸鱼。

这既是给王崇古一党递上的刀子,也是悬在于谦头顶的利剑,更是他这位帝王手中拨弄平衡、窥探真相的权杖。

“天象示警,事关国本,不可不察。”朱祁镇的声音终于响起,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,瞬间压下了朝堂上所有的喧嚣。

说着,对王崇古一笑:“王卿所奏,亦有道理,朕深以为然。”

金口玉言,落定乾坤,王崇古等人心中狂喜!

皇帝此话一出,一直沉默的于谦身子猛然抖动了一下,他迅速看了看御座上的皇帝,随即又低下了头,依旧一言不发。

而王崇古的那些爪牙则是掩饰不住的狂喜和得瑟,胜利了,于谦这次要完了!

“着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三法司,”朱祁镇又一字一顿,清晰无比地吐出旨意,“严查兵部衙门上下!一应文书卷宗、往来函件、人员行止,务求巨细靡遗,不得有丝毫遗漏!若有干犯天条、祸乱朝纲、里通外国之实据……”

他刻意停顿了一下,殿内空气骤然收紧:“无论牵涉何人,立拘拿问,依律严办,绝不姑息!”

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的人无奈的出班,同情的看了看于谦,跪地接旨。

“成了!第一步成了!”王崇古心中狂跳,随即他又出班朗声道:“陛下圣明烛照!如此,必能涤荡妖氛,廓清朝堂,使我大明江山永固!”

事涉内阁次辅、一部尚书,大理寺卿萧维祯躬身请旨道:“皇上,此事涉及于大人和兵部官员数十人,臣斗胆请问皇上:若查不出真凭实据,又该如何?!”

朱祁镇闻言一滞,对于这个原时空中荣获“文昭”谥号的刚直能臣,朱祁镇一直对他印象很好,虽然他曾经随原主在“土木堡”之变时逃回京城,但是瑕不掩瑜,正统初年时就是他上奏皇帝“裁汰冗官”,让大明朝暮气沉沉的官员体系再一次换发生机。

虽然后期夺门之变后,不受明英宗所喜,发配其到南京养老,但是他的能力却不输于王直、于谦等人。

“萧大人,你是在质疑皇上的旨意吗?”王崇古又跳了出来,冷声道。

萧维祯冷哼一声,没有理会王崇古,而是依旧看着宝座之上的皇帝,等着皇帝开口。

朱祁镇怎么能不知道萧维祯的意思,他也清楚于谦应该是清白的,但是为了彻底消除朝堂上的政治斗争,继续推进自己的海上霸权目标,他不得不先委屈一下这些人了。

“放肆!”朱祁镇突然怒拍御案,站起身指着萧维祯怒道:“萧维祯,朕容你不是一次两次了,若不是看在在扬州一案上略有功劳的份上,此刻你已经灰飞烟灭了!”

“皇上,臣……”萧维祯还想再争辩,却又听皇帝说道:“来人,将萧维祯拖下去,重打二十大板!”

殿外的禁军迅速跑了进来,打落了萧维祯的官帽,不由分说的将萧维祯拖了出去。

“皇上识人不明,空信天象之说,无凭无据,诬陷忠良,臣不服,臣不服!”殿外,传来了萧维祯大喊声。

“哼!”朱祁镇站起身,一甩袖子,“退朝!”

后殿,朱祁镇蹲在屏风后,对着侯宝耳语几句,后者瞬间脸色无比精彩……

“奴婢这就去!”侯宝喜滋滋的去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御兽家族,从剑蝗开始

水青山风

帝道无疆

如丑

仙渊

晨弈

请不要害怕

脚震震

秦天师,你究竟有几个好哥哥

惠祖

戏假成真:演瘾君子这么像?查他

一本正经胡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