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搭不理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00章 抱着孩子去流浪,从前有个协谷镇,艾搭不理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郑为民也有些纳闷,这阵子跟他沟通感情的村那么多,怎么没见他们在酒桌上提起这事?
其实郑为民冤枉他们了,那些村里的书记来镇上,都是为了多要些米面粮油,谁有那心思关心流浪汉的事?
话又说回来,当着民政办主任讨论流浪汉的事,你确定这不是给民政办主任上眼药?
郑为民来到电影院门口,就看到电影院门前的空地一角,不知道什么时候,被人用塑料布和草苫子搭了一个窝棚,一个穿着破烂棉袄的男人,正抱着一个孩子在旁边乞讨。
“你是干嘛的?”
郑为民走到跟前,询问起了男人的来历。
流浪汉见是一个没穿制服的,就没再搭理他,每天都有好奇心强的人来问话,不搭理他们才是流浪汉的标准应对方案。
流浪汉有流浪汉的生存哲学,当陌生人问话的时候,不搭理装聋作哑才是最好的选项,那些过分热心的群众里面,随便蹦出个缅甸老乡,那就彻底玩完了。
“再不说话,我就安排人收容你了!”
如果说流浪汉最怕什么,那绝对就是流浪救助,也就是所谓的“收容”。
流浪救助是民政救助的主要业务之一,这些流浪汉只要不犯法,还真不怕警察盘问,但是被民政部门逮住了,甭管你什么理由统统送救助站。
民政的救助站跟樟木头不是一回事,在那里只要你愿意回家,就不限制人身自由,还给剪头发、洗澡、换衣服。吃饭都是免费的,还有荤有素,你就算只吃一碗面条,他里面至少也给你卧个鸡蛋。
但不知道为什么,那些流浪汉特别怕去救助站,似乎那里面有什么洪水猛兽!
“别、别、别领导。”
听到收容两个字,流浪汉立刻意识到跟他说话的是民政上的干部,态度立马来了九十度的大转变。
“孩子哪来的?”
郑为民见他能听得懂人话,就开始询问他抱的孩子是哪来的,这年头人贩子伪装成流浪汉也不稀奇。
“这是我闺女,刚出生六个多月,孩子他妈跑了……”
那个男人越说情绪越低落,毕竟没有人能够毫无波澜的接受老婆跑掉的现实。
“你的孩子?”
郑为民把手塞进孩子的包被里,里面很暖和,孩子的小脸上虽然有一些冻伤,但没有出现发烧一类的情况,包被下面也很干燥,没有尿湿的痕迹。
六个多月的孩子,按理说也用不着包被这种东西了,不过流浪汉的孩子,能保证冻不死、饿不死就已经是奇迹了,上哪里去找替换的棉袄棉裤?
郑为民还注意到,虽然孩子的包被已经很破旧了,但是四周包裹的非常仔细,看他对孩子的关心程度,应该不是拐卖儿童的。
甭管是老警察还是老民政,只要事涉及到孤儿救助工作的,时间久了,都能从孩子的穿着、外形、神态,甚至是眼神中,轻松判断出是亲生父母和还是人贩子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