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1章 孔氏分流
三十年书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41章 孔氏分流,水浒:开局买下梁山,造反不招安,三十年书虫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而孔瑞友继续凝视着星盘与海图,手指在地图上划着,对照着从姜齐那里得到的画卷,各种标记的作物,动物,“这些东西,那个书生到底从哪里得知的?”
“这谁知道!”一人撇了撇嘴,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疑惑,“那书生能搞出来现在这么大的场面,里面还没有咱们这些书生的帮忙……”
他一边说着,一边下意识地摇头,他对眼前局势感到难以理解,这次改天换地,和史书上的哪一次都不一样。
“李助,孔厚,裴宣,还有吴用,这些不都是书生嘛?”另一个人接话道,试图从记忆里搜寻相关人物来解释当前状况。
“这些除了孔厚,还有谁是咱们儒家门徒?”孔瑞友低声反驳,“李助,不过是个通晓兵法,会些旁门左道的术士,裴宣,擅长律法,行事风格哪有半点儒家的温良恭俭让,至于吴用,更是诡计多端,尽出些阴损主意,和咱们儒家的教诲背道而驰。也就孔厚,勉强算是传承了咱们儒家的衣钵。可光他一人,又能改变什么呢?”
几人围坐在一起,在这颠簸的船上,就着这个话题争论不休,却始终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。
“衍圣公,这改朝换代,古往今来,并不稀奇,如何……”一位孔家子弟小心翼翼地开口,试图探寻衍圣公孔瑞友心中所想,然而话到嘴边,却又有些犹豫,不知该如何将心中疑惑完整表述。
“改朝换代是不稀奇,可是,自汉武开始,至今千年,哪一朝少了咱们儒家?”孔瑞友拧紧眉头,手背在身后,神情忧虑。
他目光扫过众人,继续说道,“不怕他改朝换代,怕的是,他改朝的时候不用我们,换代之后,还不用我们!你们瞧瞧姜齐麾下,那些村里的里正,县里的知县,州里的知州通判,哪一个是咱们儒家门人?都是学的他的学问,用的他的学问,认得他姜齐!哪一个认孔圣人?”
说到此处,孔瑞友的语气中满是无奈。
“一旦天下人看见,这不用孔门儒生也能得天下,更能治天下,咱们,还有回去的一日吗?就是回去,咱们,还是孔圣后裔吗?”
孔家众人听闻此言,皆是神色黯然。
他们深知,自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以来,儒家在各朝各代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是治国理政、教化万民的正统思想。
然而如今姜齐崛起,其用人之道与学术传承,竟全然将儒家置于边缘之地。
“衍圣公,那依您之见,咱们该如何是好?”一名年轻子弟忍不住问道,眼中满是期待,希望能从孔瑞友这里得到指引。
孔瑞友微微闭上双眼,沉默良久,思索着家族的出路。
海风透过船舱的缝隙呼啸而入,吹得众人衣袂猎猎作响,也让这凝重的气氛愈发压抑。
许久,孔瑞友缓缓睁开眼睛,目光中透着一丝决绝,说道:“如今之计,咱们只能边走边看,寻一处安身立命之所,保存家族血脉,尤其是要保住儒家传承,那些典籍,记着的都默写出来,纸张不够,就刻在木简之上!木简不够,就刻在岛屿石头上!至于姜齐,且看他能兴盛几时!”
众人听了,皆默默点头,心中却依旧沉甸甸的,不知这茫茫大海上,何处才是他们的归宿。
“还好,孔瑞操和孔厚,还在!”孔瑞友长叹一声,神情中有着劫后余生的庆幸,“只要星星之火在,就好,早晚,我儒家可以再次复兴!”
“衍圣公,前面有岛!按照海图,上面有一种叫棉花的作物!”一名族人匆匆走进船舱,兴奋地汇报着这个消息。
“好!上岛!采集种子,安排人沿途回京东路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