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随竹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百家公案 第71到80,古典白话合集,清风随竹影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包拯领旨回到南衙,对郭大使严刑审问。郭槐死活不肯招供。包拯将他押入牢中监禁,唤来董超、薛霸二人,吩咐道:“赏你们酒食,你二人用心秘密查探郭槐的事情原委。”董超道:“相公不必忧虑,小人自有办法查明回报。”二人径直进入牢中,私下打开郭槐的枷锁,拿来一瓶好酒给他喝,趁机秘密嘱咐道:“刘娘娘传示,让你不要招认,事情脱节后,自有重赏。”郭大使不知是计,喝得酩酊大醉,说道:“你们二位牌军好好通融,回去见了刘娘娘说你们二人的功劳,必有重用。”董超看透其中玄机,将他引入内牢,再次严刑拷问道:“郭大使,你分明知晓内情,最好自己招认,免受苦楚。”郭槐受刑不过,只得将前情供认明白。次日,董超、薛霸二人向包公呈报。包公见了大喜,拿着郭槐的供状入宫奏明仁宗。

仁宗看罢,召郭槐当庭审讯,郭槐又奏道:“臣受刑不过,只得胡乱招认,岂有此事?”仁宗认为事情仍不明确,回头问包公道:“此事难以处理。”包公奏道:“陛下再将郭槐吊在张家园内,自然会水落石出。”皇上依奏,将郭槐押往张家园。

包公预先设下计策,先让董超、薛霸去张家园将郭槐吊起审问。将近三更时分,包公祷告天地完毕,忽然天昏地暗,星月无光,一阵狂风刮过,仿佛已将郭槐捉走。郭槐睁开眼一看,见两边排列无数鬼兵,上面坐着的竟是阎王天子。阎王问道:“张家一十八口该不该灭?”旁边的判官近前奏道:“张家当灭。”阎王又问:“郭槐当灭吗?”判官奏道:“郭大使还有六年阳寿。”

郭槐听闻,立即叫道:“大王若能解决这场大事,我跟刘娘娘说知,定作无边功德致谢。”阎王说:“你且将刘娘娘当初的事情如实说来,我便救你。”郭槐在阎王面前一一诉说前情,左右将其供词记录得清清楚楚。

皇上亲耳听闻,喝问道:“郭奸贼,今日还抵赖得过吗?朕是真天子,并非阎王,那判官乃是包公!”郭槐吓得哑口无言,低头只求速死。

皇上命整驾回殿,天色渐明,文武百官齐集,仁宗向众官讲述此事。众官拜贺道:“此乃陛下之大幸,也彰显了包公的神勇智谋。”

仁宗随即命排整鸾驾,前往迎接李娘娘到殿上相见。帝母二人悲喜交集,文武百官纷纷庆贺,之后令宫娥将李娘娘送入养老宫安顿。仁宗要将刘娘娘施以油锅之刑以泄愤,包公奏道:“王法中没有斩天子的剑,也没有煎皇后的锅。我王若要她死,可让人用丈二白丝帕将其绞死,葬入后花园中。郭槐则应受鼎镬之刑。”仁宗允奏,于是依照包公的决断,在后宫绞死刘皇后,在殿前烹杀郭槐。从此,包相的威名远近皆知。

第七十六回阿吴夫死不分明

断云:

奸情从哭声中败露,审问为死者伸冤。

千年包公声名不朽,枉死之魂得以瞑目。

话说包公在东京任职时,治下安宁,奸邪之辈收敛行迹。他常常把审理案件放在心上,案牍从无积压。皇佑元年正月十五上元节,包公同胥吏到城隍庙行香,返回时经过白塔前巷口,听到有妇人哭丧,哭声半悲半喜,毫无哀痛之情。包拯记在心里,回衙后唤来值堂公差郑强问道:“刚才白塔前巷口有个妇人在哭谁?”郑强回禀:“是谢家巷口的刘十二前几天死了,他妻子阿吴在家啼哭。”包拯心想:“这人死得定然不明不白,莫不是阿吴害了丈夫性命?不然为何哭声半悲半喜?”于是差人唤阿吴来,询问她丈夫的死因。

阿吴供述道:“我丈夫刘十二以贩卖蔬菜为生,上月因气疾去世,埋在南门外五里牌后。如今家里只有小儿子,无依无靠,因此悲哭。”包拯听罢,见那妇人脸上还带着脂粉气色,心想:“她正在守丧,怎么还打扮得如此齐整?”随即唤来仵作陈尚,让他监督阿吴一同前往坟地开棺,检验她丈夫身上有无伤痕,即刻回报。

陈尚领命,带伙伴到五里牌掘开坟墓,揭开棺盖检验,尸身并无伤痕。陈尚回报:“刘十二身上没有伤痕,确实是病死的。”包拯拍案怒道:“你陈尚必定有私情弊端,才来我面前遮掩!限你三日之内查个水落石出,若再无结果,决不轻饶!”

陈尚回家后忧心忡忡,双眉紧锁。妻子阿杨问他为何愁眉不展,陈尚把此事告知。阿杨说:“你可曾查看过死者鼻孔?”陈尚说:“这人原本就是我收殓的,鼻孔不曾查看。”阿杨道:“听说有人曾把铁钉插入人鼻孔来害人性命,何不到此处勘察?”陈尚也觉得可疑,便依妻子所言,再去验尸,发现刘十二鼻孔里果然有两根铁钉,从后脑发髻处插入。他取出铁钉,回来呈给包拯报告详情。

包公随即审讯阿吴。阿吴起初不肯招认,等用上刑具,她才招认因与张屠有私情,怕丈夫察觉,才谋害了丈夫性命。案卷已成,包拯判道:“阿吴谋害亲夫,押赴刑场处斩;张屠与人妻私通并导致人命,发配到偏远恶劣的军州充军。”判决既定,吏员依令执行。这桩案件可作为贪淫之人谋杀亲夫的警戒。只因为这桩公案,又牵出两桩冤枉事,下回便知。

第七十七回判阿杨谋杀前夫

断云:

阿杨枉费心机谋害前夫,包公严刑处置以正法典。

审一案竟使沉冤得雪,枯骨怨气终得昭雪清明。

话说包公刚判决完阿吴谋杀丈夫的案子,便问陈尚:“是谁教你这样检验尸体的?”陈尚禀告说:“当日小人领旨去检视刘十二的尸体,没找到伤痕,大人说要在小人身上追究责任,小人回家后忧心忡忡。没想到小人的妻子颇有见识,教我检查鼻孔,果然查明了真相。”

陈尚说完,堂上的众官吏纷纷说道:“既然陈尚的妻子有如此见识,定不是寻常妇人,恳请大人赏些酒钱给阿杨。”包拯说:“你们说得有理。”随即差人去唤阿杨来领赏。差人去了没多久,阿杨便到了,包拯赏她五贯钱、一瓶酒,阿杨欢喜地拜谢接受。

阿杨刚出衙门,包拯又把她唤回,问道:“你和陈尚是结发夫妻,还是半路夫妻?”阿杨回答:“妾身前夫早亡,后来改嫁陈尚为妻。”包拯问:“你前夫姓甚名谁?”阿杨答道:“姓梅,名小九。”包拯又问:“他得什么病去世的?”

阿杨见包公问得真切,不觉脸色一变,勉强回答:“他染上疯癫,患病而死,埋在南门外的乱葬岗上。”包拯道:“看来你前夫的死也不明不白。”于是差遣王亮押着阿杨一同前往坟地,检验梅小九的尸骨。

阿杨暗自思量:“乱葬岗有那么多坟墓,难道个个鼻孔里都有铁钉?”于是胡乱指了一座别人的坟墓给差人。掘开后查看,尸身并无伤痕,检查鼻孔也没有异常。阿杨说道:“人人都说包相公如同秋月般明察秋毫,今日这事简直是逼人于死地,怎能称得上是明官呢?”

王亮正无可奈何之时,忽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,拄着拐杖走来,问王亮在此做什么。王亮禀告说:“是包待制差我来检验梅小九的死因,如今掘开坟墓开棺查看,尸身并无伤痕,恐怕这不是梅小九的墓。”

老人听罢,指着阿杨说:“你休要胡乱指认他人坟墓,枉自抛洒别人的骸骨,让你们一行人跟着受罪。上界见此黑气冲天,特差我来指引他的坟墓,代为伸冤。”老人指给王亮看:“这才是梅小九的墓。”说完,化作一阵清风离去。

王亮于是掘开坟墓,取出棺材检验,果然发现梅小九鼻孔里有两颗铁钉。王亮立即押着阿杨回衙禀报。包拯审讯后,查明阿杨也曾谋杀前夫,属实。于是将阿杨押赴刑场处死,听闻此事的人无不称快。

这真可谓包公明如星月,恩泽惠及枯骨;实在能够惩戒后人——若心生阴谋诡计,终将招致丧身之报。

第七十八回两家愿指腹为婚

断云:

张家女不忘昔日婚约,包公判姻缘再续前缘。

衙门里案卷清明宁静,终成就轰轰烈烈人生。

话说东京城内有个林百万,家境极其富裕。因重阳节请张员外夫妻饮酒,林百万的娘子与张员外娘子同年出生,又在同年同月怀孕。酒过五巡,林百万娘子说:“我与娘子、员外说,如今我和你同年同月怀孕,可以指腹为婚,日后成就婚姻,岂不是美事?”张员外娘子说:“若日后生产,一是男一是女,愿结为夫妻;若都是男孩,愿结为兄弟;若都是女孩,愿结为姐妹。”两家都很高兴,酒筵结束后分别。

后来林家生了儿子,张家生了女儿,林家便安排筵席,请张员外为孩子做满月。张员外在席上说:“之前曾约林百万以百两黄金为定礼,就用这‘千金’为小女命名,林家儿子取名林招得。”林百万说:“员外为儿子取名很合适。”张员外很高兴,喝醉后散去。

不觉时光飞逝,林招得长到十五岁,性格聪明,博览群书,各种技艺都精通,但最喜欢赌博。没过几年,家产就挥霍殆尽。林百万于是无法自给,每天只能去街坊卖水度日。张员外见他家境贫寒,便违背先前的约定,不肯履行婚约。林招得也不敢开口,情愿写下离书。

千金娘子于是对父母说:“忠臣不侍奉二君,烈女不嫁二夫。当初林家富贵时,已将女儿许嫁他人,如今见他家落魄,就违背前言,神明不可欺骗。”坚决不肯改嫁。

林招得一日遇到太白星化作老人,手捧一只白雀卖给招得。招得将白雀养在笼中,一日,白雀飞走,直入张员外家花园中。千金娘子忽见白雀,询问详情后,得知是她丈夫林招得。二人相遇时,各诉平生,情意绵绵不忍分离。千金说:“如今府里包大人明如日月,清似水潭,何不去陈诉缘由,或许可以续婚。”招得说:“我贫穷得连全身的资费都没有,如何去告状?”千金说:“今夜二更前后,到园中取十两黄金给你。”二人相约后离去。

不想此事被本地屠户裴赞察觉,当夜他先入园中等候。林招得未到,裴赞便杀了梅香,夺了黄金离去。等招得半夜到园中,只见妇人被杀倒在地,招得慌忙扶起,身上脚下都是血,于是惊慌跑回家。次日张员外见梅香被杀,便去都监衙陈状,随即差人捉拿凶手。见血迹到招得家,便捉了招得,押到监司衙,解往开封府由薛开府处理审问。

当时薛开府收了张员外的买赂钱,便将招得下狱勘问,严刑拷打。招得无法分说,只得招认。一日,包拯到东京断狱,有人报给薛开府:“包待制快到府里了。”薛开府心知此事定有不明,怕包公回来审出前情,次日便引出招得到法场处决。刚引出,只见大雨倾盆,众人聚集时,忽然见包待制勒马飞来,问众人:“今日有什么事?”众人说:“今日薛开府处决罪人。”待制说:“今日下雨天色昏暗,怎么能处决罪人?定有不明之处。”于是再将招得引入狱中散监。

三日后,包拯引问招得杀人缘由,招得供述自己冤枉。待制便差人寻找凶手,再去杀梅香处探查。公吏到张员外园中,见两人正在竭鱼池,其中一人拾得一把刀,公吏借来观看,见刀锻上有“裴赞”两字。公吏将此刀回报,包拯即追本地铁匠一百三人来,根问此刀是谁打造。内有一人张强,认得刀子是他所做,说:“上有‘裴赞’字,是屠者裴赞让我打的。”

包拯思忖:“昨夜梦见一人穿红衣在身边走过,今‘裴’字不正是红衣之类?想杀人者必是裴赞。”于是差人追捉裴赞到府究问。裴赞在阶下辩解,包拯说:“既说不是你杀人,此刀工匠分明认得是打造给你的,为何却在张家鱼池里?可从实招来。”裴赞苦不肯招,包拯令用长枷送狱勘问,又设一计:“着人唤个妓女来,令她装作梅香,夜间绕墙叫裴赞名字,作索命之声,看他说什么,即来回复。”

妓女承命而去,果然在夜静时在狱墙上呼叫。裴赞惊怕,靠前密嘱说:“当初不该杀你,等官事平息后,每日做功德超度你,休来缠我。”次日妓女将裴赞所言禀复包公。包公审知实情,拘出裴赞,严刑勘问。裴赞抵赖不过,只得一一招伏杀梅香之事。

包拯判决后,依法命其偿命,押赴市上斩死;将林招得释放,出榜招人告取赃钱。张员外遂告薛开府受赃钱三万七千贯。包拯申奏朝廷,敕旨颁下,将薛开府发配三千里,永不许回乡。千金娘子依前判与招得为夫妇。成亲时,张家送巨额资财,招得因此致富,当年一举及第,官至宰相。这也可为谋害者戒,而表彰张千金坚守节操的美德。

第七十九回勘判李吉之死罪

断云:

刁恶之徒触犯王法,包公斩除奸佞之民。

从前只道长治久安,自此刑条铁面无情。

话说包公一日升堂审案,有人状告李吉在南门外犯下人命案。包拯立即差遣衙役前去传唤李吉到堂,当堂审问时李吉无言辩解,承认罪行属实。包公于是下令将其枷锁入狱,待案情彻查清楚后,对众官吏说:“李吉肆意杀人,罪当处死。”随即命人将他押赴刑场。

众官吏心知如此重大的罪案应当申报州府审理结案,县衙怎能擅自判决?个个惊怕却不敢进言。包公不听官吏劝阻,亲自写下判案文书,将李吉处斩,并在四门张榜示众。经此一事后,奸刁之徒收敛恶行,百姓得以安居乐业。

第八十回断濠州急脚王真

断云:

忠直之臣秉持律法,奸雄收敛刁蛮之风。

从头细数案牍往事,千载之下敬慕包公。

话说包公处斩李吉后月余,濠州知府蒋今部听闻此事,勃然大怒,即刻差遣急脚王真携带文书前往县衙质问缘由。王真到县后,将文书呈交包拯。包拯阅后喝令:“王真,你速速回府,待我自有处置。”

王真遂向包拯索要盘缠返程。包拯大怒,未应允其请求。王真自恃受上官差遣,高声骂道:“你这知县全然不懂礼法,怎敢擅自判处重罪杀人?”包拯愈发愤怒,唤来衙役,将王真杖责十三,逐出县门。

王真回府后哭告蒋知州被包知县杖责之事。知州怒道:“他只是个县令,竟敢如此放肆,擅自专断朝廷法令?”话音未落,有吏员通报淮南张转运已到城中,知州连忙前往迎接至官署,申诉包知县擅自处斩李吉之事:“昨日差王真赴县问罪,又被知县杖责十三。”转运使听闻此事大怒,与知州别后,便前往定远县查问缘由。刚入县东门,包拯率属吏到馆驿迎接。转运使见包拯前来,怒斥其处置李吉之事。包拯答道:“李吉杀人偿命,理当处死,下官斩首示众以儆效尤。”张转运愈发愤怒,令随从将石磨压在包拯身上,逼其认罪。包拯备受苦楚,转运使见状心生怜悯,才让他起身归衙。且看下回公案如何了结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七零:辣妻随军,冷面糙汉不经撩

黑醋汁

调任汉东后,压亮平灭瑞金!

玖酒酒9

斩神:当恶女成为腾蛇代理人

妮妮铁锤

傲娇女神爱上我

爱吃荞麦面扒糕的沐紫

巫界征途

北辰之影

腰吻!错撩太子爷,日日火葬场

九月的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