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随竹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警世通言第三十六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,古典白话合集,清风随竹影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假的赵知县回到家,用金银珠宝贿赂负责审理案件的推款司。俗话说“官场上容不下一根针的私情,私下里却能车马通行”。推款司收了假知县的财物后,开封府便判定真的赵再理有罪,将他发配到兖州奉符县。两名押送的公差,带着衣包雨伞,押着赵再理上路。走了几天,行了三四百里路,来到青岩山脚下,这里前后荒无人烟。公差对赵再理说:“官人,跟你商量个事。你到了牢城营,也是做担土挑水的苦活,会把你累死。不如就在这里自尽吧。这可不是我们二人想害你,实在是上命差遣,身不由己。我们去当地官府拿到回文,你早点解脱,我们也能早点回京交差。”赵再理听了,叫苦不迭:“罢了,罢了!我死后到阴司告状说理!”他吓得浑身发抖,闭上眼睛,等着公差的棍子落下。
公差手里握着棍子,嘴里念叨着:“早去阴司,好归地府。”刚要挥棍打人,只听背后有人大喊:“不许动手!”公差吓得扔掉棍子,回头一看,只见一个十来岁的小孩,戴着光纱帽,穿着绿襕衫,系着玉束带,脚蹬甜鞋净袜,出现在眼前。公差问道:“你是谁?”小孩说:“我不是人。”两个公差吓得连连作揖。小孩又说:“他是真的赵知县,你们怎么能打死他?我给你们一笏银子,好好送他到奉符县。要是害了他性命,你们两个都别想回去!”说完,一阵风就不见了。两个公差连忙对赵知县说:“对不起,我们不知道你是真的!要是能回东京,求您千万别报复我们。”
就这样,他们到了奉符县牢城营,把赵再理交割给牢城营的端公。公差把路上发生的事说了一遍,端公便安排了书院,让赵知县教自己的两个孩子读书,也不让他做繁重的差役。虽然如此,赵再理曾经是堂堂知县,如今却做这种差事,心里十分愁闷,觉得日子难熬。不知不觉,一年过去了。
初春时节,赵再理到后花园散步解闷。看到花柳发芽,百鸟飞舞,他不禁思绪万千。想到自己做了一场官,如今功名成空,更难过的是骨肉分离,母子、夫妻都不能相认。他不知道自己前世犯了什么罪,要遭受这样的报应,只能在这里勉强糊口,看不到出头之日,忍不住流下泪来。突然,他看到一处池子,心想:“不如就在池子里投水自尽,早点去阴司地府告他们。”他叹了口气,朝着池子里跳去。就在这时,只听有人喊道:“别投水!”他回头一看,又是那个戴着光纱帽、穿着绿襕衫、系着玉束带的小孩,小孩说:“知县,你去岳庙左廊下,见九子母娘娘,她会给你一件东西,助你回东京报仇。”赵知县拜谢道:“尊神,现在东京假冒我的是什么人?”小孩回答:“是广州皂角林大王。”说完,一阵风又不见了。
赵再理好不容易盼到三月三日,向端公告辞后,前往东峰东岱岳烧香。到了岳庙,他朝着左廊下的九子母娘娘拜了又拜。从庙后转出来时,有人喊:“赵知县!”他回头一看,是一个扎着三个发髻,穿着粗布背心的小孩,小孩说:“跟我来。”
赵再理跟着小孩走了半里路,眼前出现一座华丽的建筑,只见金钉朱户,碧瓦雕梁。他望见殿上坐着一位梳着一窝丝发髻的女子,身边有三四个小孩,他们喊道:“恩人来了!”为什么叫赵知县恩人呢?原来他在广州做知县时,一年就救了两个小孩,三年间救了好几条人命,因此被称为恩人。赵知县在阶下拜求帮助。女子请赵知县上殿,说:“先坐下,安排酒菜。”几杯酒下肚后,女子说:“在东京霸占你家室的,是皂角林大王。官府根本断不清这件事!我念你有救童男童女的功德,决定帮你。”她叫来第三个小孩:“你去取那件东西。”小孩手里托着黄帕,包着一个盒子。女子从盒子里拿出一只金钗,嘱咐赵知县:“你去山脚下一个大池边,那里有一棵大树,用金钗在树上敲三下,水面上一定会有夜叉出来。你就说是九子母娘娘派你来的,夜叉会带你到龙宫海藏,取一件东西放在盒子里,这样你就能回东京惩治皂角林大王了。”赵知县拜谢后,便离开东峰东岱岳。
到了山脚下,赵再理找到池子边的大树,用金钗敲了三下。一阵风过后,水面上果然冒出一个夜叉,问道:“你是什么人?”赵再理说:“奉九子母娘娘之命,来见龙君。”夜叉便沉入水中,不多时又出来,让赵知县闭上眼睛。只听见风雨呼啸,等夜叉让他睁眼时,只见祥云笼罩着殿宇,薄雾环绕着回廊。夜叉让赵知县把盒子递过去,揭开盒盖后,在殿角叫了一声,唤来一个东西,交给赵知县,让他收好,说这东西能在东京惩治皂角林大王。随后夜叉又让他闭上眼睛,把他带出了水面。
赵知县离开东峰东岱岳,回到奉符县。一路上他心里盘算:“要不要和牢城营的端公说这件事?我是发配来的罪人,他肯定不会放我走。要是被他留住,就坏了大事,不如直接上路。”于是,他离开奉符县,坐上汴河的船,一路来到东京开封府前,大声喊冤:“我是真的赵知县,却被发配到兖州奉符县!现在霸占我妻子的不是人,是广州新会县的皂角林大王!”众人纷纷围过来看热闹,差役把他抓进府衙,带到公堂阶下。
府尹怒道:“你这个发配的罪人,竟敢说我断案不公!”赵知县连忙申诉:“我被授任广州新会县知县,第一天审案时,突然打了个喷嚏,堂上堂下的人都跟着打。差役禀报说离县城九里有座皂角林大王庙,庙前的皂角树蛀成粉末,因为我没去上香,大王显灵才吹皂角末让大家打喷嚏。我立刻骑马去庙中上香,看到神道模样怪异,眼睛里伸出两只手。我问庙祝祭祀用什么祭品,他说春秋两季分别用童男童女,绑在柱子上剖腹取心。我马上把庙官关进监狱,还烧了庙宇和神像。回来路上,又看到大王现身,我还射了一箭。后来三年任期满,在半路馆驿休息时,第二天醒来,所有东西都不见了。我披着被子走到乡下,多亏一位老人给我衣服和盘缠,才回到东京。没想到大人把我发配到奉符县。我去东峰东岱岳,遇到九子母娘娘,得到一个盒子,里面的东西能惩治皂角林大王。要是把假知县请来,我打不开盒子,甘愿领罪!”府尹说:“你先打开盒子看看,到底是什么东西。”赵再理说:“不能看,打开会害人性命。”
府尹让人把赵再理押到一边,马上把假知县请来,等他在公堂坐下后,府尹说:“有人告你不是人,而是广州新会县的皂角林大王。”假知县一听,脸色通红,慌张地问:“谁说的?”府尹说:“是真的赵知县,他说在东峰东岱岳遇到九子母娘娘,娘娘告诉他的。”假知县大惊失色,转身想跑。这时,真的赵知县在阶下,不等府尹下令,就解开黄帕,打开盒子。瞬间,风雨大作,伸手不见五指。不一会儿,风停云散,公堂上的假知县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府尹吓得浑身发抖,只好把这件事奏明宋徽宗。皇帝下了三道圣旨:第一,追究开封府审案官员的责任,罢官免职;第二,让赵知县和母亲相认,恢复官职;第三,广州全境禁止供奉皂角林大王的神道。
赵知县回到家,母亲和妻子抱着他痛哭流涕:“怎么知道我儿才是真的!”询问那三十多个随从,他们都说:“在驿馆里,五更天左右,有人让准备车马,我们怎么知道是假的!”众人都来道贺,问盒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,能惩治皂角林大王。赵知县说:“我也不知道是什么。要不是九子母娘娘帮忙,我们全家都要被皂角林大王害了。一定要去东峰东岱岳烧香拜谢!”
于是,赵知县选了个日子,带着母亲、妻子和随从,坐上汴河的船,先到兖州奉符县,感谢牢城营的端公。端公得知他是真的赵知县,对他百般奉承。
在奉符县住了两三天,赵知县一行人前往东峰东岱岳。进了庙门,径直来到左廊下拜谢九子母娘娘。烧完香,拜谢完后出门。母亲和妻子先下山,赵知县带着两个随从到山后闲逛。只见怪石上坐着一位女子,容貌如玉,女子喊了一声:“赵再理,你有喜事啊!”赵知县上前一看,竟然是九子母娘娘。他立刻拜谢。娘娘说:“你之前祈祷的事我都知道。盒子里的东西,是东峰东岱岳的一只狐狸精。皂角林大王,其实是阴鼠精。只有狐狸能捕鼠。你不妨向皇帝上奏,宣扬神明的法力。”说完,一阵风就不见了。赵知县又惊又喜,下山后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和妻子,一家人对娘娘感激不尽。
回到东京后,赵知县把事情奏明宋徽宗。当时道教盛行,皇帝下了一道圣旨,命令各州各县都修建九子母娘娘的神庙。直到现在,还有一些九子母娘娘的庙宇留存于世。有诗感叹道:“世情宜假不宜真,信假疑真害正人。若是世人能辨假,真人不用诉明神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