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随竹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十六回 释槛囚鲍叔荐仲 战长勺曹刿败齐,古典白话合集,清风随竹影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鲁庄公收到鲍叔牙的信后,立刻召见施伯商议,问道:“之前我没有听从你的建议,结果导致兵败。如今,是杀了公子纠对我们有利,还是留下他更有利呢?” 施伯回答说:“小白刚即位,就懂得用人,还在干时打败了我们的军队,他可不是公子纠能比的。况且齐国的军队已经压到边境,我们不如杀了公子纠,与齐国讲和。” 当时,公子纠与管夷吾、召忽都在生窦,鲁庄公便派公子偃带兵前去袭击。公子偃杀了公子纠,将召忽和管仲抓回鲁国。在准备把他们关进囚车时,召忽仰天长叹,悲痛万分地说:“做儿子的为尽孝而死,做臣子的为尽忠而死,这是本分!我要追随子纠于九泉之下,怎能忍受被枷锁束缚的屈辱?” 说完,他一头撞在殿柱上,当场死去。管夷吾则说:“自古以来,君主身边有以死尽忠的臣子,也必定有忍辱负重的臣子。我暂且活着进入齐国,为子纠洗刷冤屈。” 于是,他主动走进了囚车。

施伯私下对鲁庄公说:“我观察管仲的神态,感觉他好像在齐国有人接应,肯定不会死。此人是天下少有的奇才,如果他不死,日后必定会在齐国得到重用,齐国也必然会称霸天下。到那时,鲁国恐怕就要听任齐国驱使了。您不如向齐国请求留下管仲,让他为我们效力。管仲若能活下来,必定会感激我们的恩德。他若感恩于我们并为我们所用,齐国也就不足为惧了。” 庄公说:“管仲是齐国国君的仇人,我们留下他,即便杀了公子纠,齐国的怒火也难以平息。” 施伯说:“如果您认为他不能为我们所用,那不如杀了他,把他的尸体交给齐国。” 庄公说:“好主意。”

公孙隰朋听说鲁国要杀管夷吾,急忙赶到鲁国宫廷,拜见庄公说:“夷吾射中我们国君的衣带钩,我们国君对他恨之入骨,想要亲手杀了他,才能解心头之恨。如果只把他的尸体送回去,就跟没杀他一样。” 庄公相信了他的话,于是囚禁了管夷吾,并把公子纠和召忽的首级用木匣封好,交给隰朋。隰朋道谢后,带着人离开了鲁国。

管夷吾在囚车中,早已猜到鲍叔牙的计策,但他心里担心:“施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,虽然现在放了我,倘若他反悔,派人追回来,我的性命可就不保了。” 于是,他心生一计,创作了一首名为《黄鹄》的歌词,教押解他的差役们演唱。歌词是这样的:“黄鹄黄鹄,戢其翼,絷其足,不飞不鸣兮笼中伏。高天何局兮,厚地何蹐!丁阳九兮逢百六。引颈长呼兮,继之以哭!黄鹄黄鹄,天生汝翼兮能飞,天生汝足兮能逐,遭此网罗兮谁与赎?一朝破樊而出兮,吾不知其升衢而渐陆。嗟彼弋人兮,徒旁观而踯躅!” 差役们学会这首歌词后,一边赶路一边唱,心情愉悦,忘却了旅途的疲惫。马车疾驰,一天的行程相当于平时两天,很快就出了鲁国国境。鲁庄公果然后悔了,派公子偃去追赶,但已经来不及了,只好空手而回。管夷吾仰天感叹道:“我今天算是重获新生了!”

管夷吾一行人走到堂阜时,鲍叔牙早已等候在此。他看到管夷吾,就像得到了稀世珍宝一样,连忙把他迎进馆舍,说道:“管仲,你平安无事,真是太好了!” 接着,他就命人打开囚车,要放管夷吾出来。管夷吾说:“没有国君的命令,我不能擅自脱逃。” 鲍叔牙说:“没关系,我马上就会向国君举荐你。” 管夷吾说:“我和召忽一同侍奉公子纠,既没能辅佐他登上君位,又不能为他殉难,作为臣子,我的气节已经有亏了。更何况,如今还要转而侍奉仇人?要是召忽泉下有知,肯定会在地下笑话我!” 鲍叔牙说:“成就大事的人,不会在意小小的耻辱;建立大功的人,不会拘泥于小节。你有治理天下的才能,只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时机。主公志向远大、见识高明,如果能得到你的辅佐,治理齐国,称霸天下都不在话下。到那时,你功盖天下,名扬诸侯,这与坚守匹夫之节、做那些毫无益处的事相比,哪个更有价值呢?” 管夷吾听后,沉默不语。于是,鲍叔牙解开他身上的绳索,把他留在堂阜。随后,鲍叔牙回到临淄去见齐桓公,他先向桓公表示哀悼,接着又祝贺他。桓公问:“为什么要哀悼呢?” 鲍叔牙说:“子纠是您的兄长。您为了国家大义,不得不灭亲,实在是无奈之举,我怎么能不表示哀悼呢?” 桓公又问:“既然如此,那又为什么祝贺我呢?” 鲍叔牙说:“管仲是天下奇才,不是召忽能比的。我已经把他活着带回来了。您得到了一位贤能的相国,我怎么能不祝贺呢?” 桓公说:“夷吾曾射中我的衣带钩,那支箭我至今还留着。我一想起这件事,就恨得咬牙切齿,就算吃了他的肉,也难解我心头之恨,怎么还能用他呢?” 鲍叔牙说:“作为臣子,各自为自己的主公效力。他射您的时候,心里只有公子纠,不知道还有您。您要是任用他,他一定会为您征服天下,岂止是射一个衣带钩那么简单?” 桓公说:“那我姑且听你的,赦免他的死罪。” 于是,鲍叔牙把管夷吾接到自己家中,两人朝夕相处,谈论治国之道。

齐桓公为了表彰那些在他即位过程中有功的人,给高氏、国氏等世代公卿都增加了采邑。他还想任命鲍叔牙为上卿,把国家政务交给他处理。鲍叔牙推辞说:“您对我关怀备至,让我免受饥寒之苦,这已经是您对我的恩赐了!至于治理国家,这可不是我能胜任的。” 桓公说:“我了解你,你就不要推辞了。” 鲍叔牙说:“您所说的了解我,不过是觉得我做事小心谨慎、遵循礼法而已。这些只是普通臣子该做的事,并非治理国家的才能。真正治理国家的人,要能对内使百姓安居乐业,对外安抚四方夷族,为王室建立功勋,恩泽惠及诸侯,让国家像泰山一样安稳,让君主享有无尽的福泽,功绩永垂不朽,声名流传千秋。这是只有帝王身边的辅佐大臣才能承担的重任,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?” 桓公听后,不禁面露欣喜之色,他凑近鲍叔牙,问道:“照你这么说,当今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吗?” 鲍叔牙说:“您要是不想找这样的人也就罢了,如果一定要找,那恐怕只有管夷吾了。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夷吾:在宽厚温和、爱护百姓方面,我不如他;在治理国家,把握关键方面,我不如他;在忠诚守信,赢得百姓信任方面,我不如他;在制定礼仪,推行于四方方面,我不如他;在擂鼓指挥,让百姓敢于冲锋陷阵方面,我不如他。” 桓公说:“那你把他带来,我要考考他的学问。” 鲍叔牙说:“我听说‘地位低的人不能指挥地位高的人,贫穷的人不能驱使富有的人,关系疏远的人不能制约关系亲近的人’。您要是想用夷吾,非得让他担任相国不可,还要给他丰厚的俸禄,用对待父兄的礼节尊崇他。相国,可是君主的副手啊,如果只是把他召来,这是轻视他。轻视相国,也就是轻视君主。对于管仲这样的非凡之人,必须用非凡的礼节对待他。您应该选择一个吉日,亲自到郊外迎接他。这样一来,四方诸侯听说您尊重贤才、礼待士人,而且不计较个人私仇,谁不想为齐国效力呢?” 桓公说:“我听你的。” 于是,他命令太卜选择吉日,到郊外迎接管仲。鲍叔牙仍然把管夷吾送到郊外的公馆中。到了约定的日子,人们让管仲洗了三次澡,又用香料为他熏了三次身。管仲穿上与上大夫同等规格的衣冠袍笏。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他,还和他同乘一辆车进入朝廷。百姓们纷纷前来观看,人山人海,大家都对桓公的举动感到十分惊讶。史官为此作诗道:“争贺君侯得相臣,谁知即是槛车人。只因此日捐私忿,四海欣然号霸君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一人:我每天都可以顿悟

蜗牛也看书

哥几个的逆袭人生

中二青年

明明财富自由,咋就成妻管严了?

琳宝睡不醒

修仙:挂我开,副作用你扛

陆贰八

七零:辣妻随军,冷面糙汉不经撩

黑醋汁

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

沧海茫茫粒米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