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随竹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,古典白话合集,清风随竹影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二天,张松去见刘璋。刘璋问:“事情办得怎么样?” 张松说:“曹操是汉朝的贼子,妄图篡夺天下,根本不值得与他交谈。他已经有夺取西川的心思了。” 刘璋说:“那该怎么办?” 张松说:“我有一计,能让张鲁和曹操都不敢轻易侵犯西川。” 刘璋问:“什么计策?” 张松说:“荆州的刘皇叔,与主公您同宗,仁慈宽厚,有长者风范。赤壁之战后,曹操听闻他的名字都胆战心惊,更何况张鲁呢?主公为何不派使者与他交好,让他作为外援,这样就可以抵御曹操和张鲁了。” 刘璋说:“我也早就有这个想法了。谁可以作为使者呢?” 张松说:“非得法正和孟达不可。” 刘璋立刻召二人进来,写了一封信,让法正作为使者,先去与刘备通好;又派孟达率领五千精兵,迎接刘备入川援助。他们正在商议,突然有一人从外面冲进来,汗流满面,大声喊道:“主公如果听从张松的话,那么四十一州郡就要归他人所有了!” 张松大吃一惊,看这人,是西阆中巴人,姓黄,名权,字公衡,现任刘璋府下主簿。刘璋问:“玄德与我同宗,所以我与他结交作为外援,你为何出此言?” 黄权说:“我向来知道刘备宽厚待人,柔能克刚,英雄无敌。他远得人心,近得民望,又有诸葛亮、庞统的智谋,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黄忠、魏延作为辅佐。如果把他召到蜀中,以部曲相待,刘备怎会甘心屈居人下?若以客礼相待,又一国不容二主。如今听我的话,西蜀就能像泰山一样安稳;不听我的话,主公就会像累卵一样危险。张松昨天从荆州经过,必定与刘备同谋。可以先斩了张松,再拒绝刘备,这样西川就万幸了。” 刘璋说:“曹操、张鲁打来,用什么抵挡?” 黄权说:“不如封闭边境,断绝关塞,深挖壕沟,高筑壁垒,等待时局清平。” 刘璋说:“贼兵侵犯边界,火烧眉毛,若等待时局清平,这是迟缓之计。” 于是不听黄权的话,派法正出发。又有一人阻拦说:“不行!不行!” 刘璋一看,是帐前从事官王累。王累叩头说道:“主公如今听从张松的话,是自取其祸。” 刘璋说:“不是这样。我与刘玄德交好,实在是为了抵御张鲁。” 王累说:“张鲁侵犯边界,只是癣疥之疾;刘备入川,才是心腹大患。况且刘备是世间枭雄,先侍奉曹操,就想谋害曹操;后跟随孙权,就夺取荆州。他的心术如此,怎能与他共处?如今若把他召来,西川就完了!” 刘璋呵斥道:“不要再胡说!玄德是我的同宗,他怎会夺取我的基业?” 便让人把二人扶出去。随后命法正立刻出发。
法正离开益州,直接前往荆州,来见刘备。参拜完毕,呈上书信。刘备拆开信封一看,信中写道:“族弟刘璋,再次叩拜致信给玄德宗兄将军麾下:长久以来听闻您的大名,只因蜀道崎岖,未能及时进贡,心中十分惶恐惭愧。我听说吉凶相救,患难相扶,朋友尚且如此,何况同宗呢?如今张鲁在北方,随时可能兴兵侵犯我的边界,我很是不安。特意派人奉上这封信,恳请您垂听。倘若您念及同宗之情,顾全手足之义,立刻兴兵剿灭贼寇,我们永远结为唇齿相依的关系,我自会重重酬谢。书信难以尽言,专等您的到来。” 刘备看完十分高兴,设宴款待法正。酒过几巡,刘备屏退左右,私下对法正说:“长久以来仰慕孝直您的英名,张别驾多次谈到您的大德。如今能聆听您的教诲,真是深感欣慰。” 法正谢道:“我只是蜀中的一个小吏,何足挂齿!常说马遇到伯乐才会嘶鸣,人遇到知己愿以死相报。张别驾之前说的话,将军还有意向吗?” 刘备说:“我一直寄人篱下,未尝不感到伤感叹息。常想鹪鹩还有一枝可栖,狡兔也有三个洞窟藏身,何况人呢?蜀中是富饶之地,我并非不想夺取,只是刘季玉与我同宗,实在不忍心图谋他。” 法正说:“益州是天府之国,若不是能治乱的明主,不能据有此地。如今刘季玉不能任用贤才,这份基业不久必定会归他人所有。如今上天把它赐给将军,不可错失良机。难道没听说过‘逐兔先得’这句话吗?将军若想夺取,我愿效死力。” 刘备拱手道谢说:“容我再商议商议。”
当天宴席结束,孔明亲自送法正回馆舍。刘备独自坐着沉思。庞统进来说:“事情应当决断却犹豫不决的,是愚人。主公如此高明,为何如此多疑呢?” 刘备问:“依你之见,该当如何?” 庞统说:“荆州东边有孙权,北边有曹操,很难有大的发展。益州有百万人口,土地广阔,财富丰厚,可以作为成就大业的根基。如今幸好有张松、法正作为内应,这是上天的恩赐。为何还要迟疑呢?” 刘备说:“如今与我势如水火的,是曹操。曹操急躁,我就宽厚;曹操残暴,我就仁慈;曹操诡诈,我就忠诚:常常与曹操相反,事情才能成功。如果因为一点小利就失信于天下,我实在不忍心。” 庞统笑着说:“主公的话,虽然合乎天理,无奈如今是乱世,用兵争强,本就不能拘泥于一种方式。如果拘泥于常理,就寸步难行了,应当权衡变通。况且兼并弱小,攻打昏昧,用武力夺取,以仁义治理,这是商汤、周武王的做法。等事情平定之后,以义报答,封他为大国,又怎么会失信呢?如今不夺取,终究会被他人夺走。希望主公仔细考虑。” 刘备恍然大悟,说:“真是金玉良言,我一定铭记在心。” 于是便请来孔明,一同商议起兵西行之事。孔明说:“荆州是重要之地,必须分兵把守。” 刘备说:“我与庞士元、黄忠、魏延前往西川,军师你与关云长、张翼德、赵子龙镇守荆州。” 孔明答应了。于是孔明总领荆州事务;关羽据守襄阳要路,镇守青泥隘口;张飞率领四郡巡视江面,赵云屯驻江陵,镇守公安。刘备让黄忠作为前部,魏延作为后军,自己与刘封、关平在中军。庞统作为军师,率领五万马步兵,启程西行。临行时,忽然廖化率领一支军队前来投降。刘备便让廖化辅佐关羽抵御曹操。
这年冬月,刘备领兵向西川进发。没走几程,孟达前来迎接,拜见刘备,说刘益州让他率领五千兵马远道前来迎接。刘备派人进入益州,先向刘璋通报。刘璋便发文书告知沿途州郡,供给钱粮。刘璋打算亲自到涪城迎接刘备,随即下令准备车乘、帐幔、旌旗、铠甲,务必鲜明。主簿黄权进谏说:“主公此行,必定会遭到刘备的谋害。我食主公俸禄多年,不忍心看到主公中他人奸计。希望您三思!” 张松说:“黄权这话,离间宗族情义,助长贼寇威风,对主公实在没有益处。” 刘璋于是呵斥黄权说:“我心意已决,你为何违抗我!” 黄权叩头至流血,上前用嘴咬住刘璋的衣服劝谏。刘璋大怒,扯着衣服站起来。黄权不放手,两颗门牙都被扯落。刘璋喝令左右,把黄权推了出去。黄权大哭着回去了。刘璋正要出发,一人喊道:“主公不采纳黄公衡的忠言,是要自寻死路啊!” 伏在台阶前劝谏。刘璋一看,是建宁俞元人,姓李,名恢。李恢叩头劝谏说:“我听说君主有直言劝谏的臣子,父亲有直言劝谏的儿子。黄公衡的忠义之言,您一定要听从。如果让刘备入川,就如同把老虎迎进家门。” 刘璋说:“玄德是我的同宗兄长,怎会害我?再敢多说的,定斩不饶!” 喝令左右把李恢推了出去。张松说:“如今蜀中的文官各自顾着妻子儿女,不再为主公效力;众将倚仗功劳骄傲自大,各有二心。如果得不到刘皇叔相助,那么敌人在外攻打,百姓在内反叛,这必定是失败之道。” 刘璋说:“你所谋划的,对我大有好处。” 第二天,刘璋上马出榆桥门。有人来报,从事王累用绳索倒吊在城门之上,一手拿着谏章,一手拿着宝剑,声称如果劝谏不被采纳,就割断绳索,撞死在此。刘璋让人取来王累所拿的谏章观看。谏章大致内容是:“益州从事臣王累,泣血恳请:我听说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。昔日楚怀王不听屈原的话,在武关会盟,被秦国围困。如今主公轻易离开大郡,想去涪城迎接刘备,恐怕有去无回。倘若能在街市上斩了张松,断绝与刘备的约定,那么蜀中百姓幸甚,主公的基业也幸甚!” 刘璋看完,大怒说:“我与仁人相会,如同亲近芝兰,你为何多次羞辱我!” 王累大叫一声,自己割断绳索,撞死于地。后人写诗感叹道:“倒挂城门捧谏章,拚将一死报刘璋。黄权折齿终降备,矢节何如王累刚!” 刘璋率领三万人马前往涪城。后军装载着一千多辆车的物资钱粮,前去迎接刘备。
再说刘备的前军已经到达垫江。所到之处,一来有西川供给;二来刘备号令严明,如有随意拿取百姓一件东西的,一律斩首。因此所到之处,秋毫无犯。百姓们扶老携幼,满路观看,焚香礼拜。刘备都用好言抚慰。法正私下对庞统说:“最近张松有密信送来,说在涪城与刘璋相会时,就可以图谋他。机会千万不可错过。” 庞统说:“这件事暂且不要声张。等二刘相见时,见机行事。如果提前泄露,事情可能会有变故。” 法正于是把这件事秘密藏在心中,不再提起。涪城距离成都三百六十里。刘璋已经到达,派人迎接刘备。两军都驻扎在涪江之上。刘备入城,与刘璋相见,各自叙说兄弟之情。行礼完毕,二人挥泪诉说衷肠。饮宴结束,各自回到寨中休息。
刘璋对众官说:“可笑黄权、王累等人,不了解我宗兄的心意,胡乱猜疑。我今日见到他,才知他真是仁义之人。有他作为外援,我还担心曹操、张鲁做什么呢?若不是张松,我就错失良机了。” 于是脱下自己所穿的绿袍,连同五百两黄金,派人送往成都赐给张松。当时部下将佐刘璝、泠苞、张任、邓贤等一班文武官员说:“主公先别高兴得太早。刘备表面柔和,实则刚强,他的心思难以揣测,还应当防备。” 刘璋笑着说:“你们都想得太多了。我兄长怎会有二心呢!” 众人都叹息着退下。
刘备回到寨中。庞统进来见他,说:“主公今日在宴席上,观察到刘季玉的举动了吗?” 刘备说:“季玉真是个老实人。” 庞统说:“季玉虽然为人不错,但他的臣子刘璝、张任等人都有不满的神色,其中吉凶难以预料。依我的计策,不如明天设宴,请季玉赴宴,在帷幕中埋伏一百名刀斧手,主公以掷杯为号,在宴席上杀了他,然后一拥而入成都,刀不出鞘,弓不上弦,就可以轻易平定益州。” 刘备说:“季玉与我同宗,诚心待我。况且我刚到蜀中,恩德信义还未树立。如果做这样的事,上天不会容忍,百姓也会怨恨。你这个计谋,就算是称霸一方的人也不会采用。” 庞统说:“这不是我的计谋,是法孝直收到张松的密信,说事情不宜拖延,应当尽早图谋。” 话还没说完,法正进来拜见,说:“我们这么做并非为了自己,而是顺应天命。” 刘备说:“刘季玉与我同宗,我不忍心夺取他的基业。” 法正说:“明公您错了。如果不这样,张鲁与蜀中有杀母之仇,必定会来攻打。明公您长途跋涉,率领士兵来到此地,前进则有功,后退则无益。如果犹豫不决,拖延时间太久,实在是失策。而且恐怕计谋一旦泄露,反而会被他人算计。不如趁着现在上天相助、人心归附,出其不意,早日建立基业,这才是上策。” 庞统也再三劝说。正是:人主几番存厚道,才臣一意进权谋。不知刘备心里作何打算,且看下文分解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