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2章 游历大唐
二郎饺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82章 游历大唐,洪荒:我开局就出生在洪荒的顶点,二郎饺子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周身萦绕的威压令百姓纷纷避让,孩童惊恐的啼哭、老者敬畏的躬身,将他与凡人的距离拉得更远。
望着那些匆匆避开的身影,他恍然惊觉,在这些无法修炼的凡人眼中,自己竟如同高悬天际的烈日,虽有光芒,却灼人不敢靠近。
下一处城郭在望时,盘玄袖中拂出两道流光。
光华散尽,昔日仙风道骨的修士化作身着锦缎的富家公子,岁曦则成了温婉端庄的贵妇人。
盘玄特意将法力收敛至凡俗修士水准,刻意放缓步伐,学着市井中人谈笑风生。
“公子,这是新摘的桂花糕,尝尝?”
小贩热情的吆喝声传来。
盘玄笑着接过糕点,甜香混着烟火气扑面而来。
他与卖货郎闲聊着年景收成,听妇人抱怨柴米油盐,看孩童追逐嬉戏。
人群熙攘间,盘玄忽然觉得,或许这才是寻道的真谛。
不是困守山巅仰望天道,而是在人间百态中,触摸生命最本真的力量。
暮春的柳絮纷扬如雪,官道上两辆青篷马车逶迤而行。
盘玄掀起车帘时,巍峨的明德门已刺破云霭,朱漆城门上鎏金铜钉在日光下泛着冷光,这便是大唐帝都长安 —— 九重宫阙压星河的天朝上国。
宫阙深处,现任唐王李治正执卷研读《黄帝内经》,白玉案头的龙涎香袅袅升腾。
自一个元会前接掌帝位,这位太宗第九子早已褪去少年稚气,玄色龙袍下暗藏的磅礴气息,昭示着太乙金仙巅峰的修为。
不同于玄武门喋血的父皇,李治承位那日,紫微星耀而无杀伐之气,仿佛天道默许了这场平和的权力更迭,原因就是他是李世民儿子中天赋最好的一个。
一个元会前,李世民因推行科举、贯通运河,然后一路肃清国内妖怪等壮举,引得功德金光自九霄垂落。
然后突破到准圣后期的修为的李世民,引得天地异象持续七日,长安城所有铜镜皆映出云海间的仙阙虚影。
然后就是李世民进入人族圣地,镇守人族气运圣地,大唐便迎来了这位天赋卓绝的新君。
坊间传言,李治三岁能诵《道德经》,五岁观星断吉凶,十二岁时更是以先天卦象。
朱雀大街的喧嚣如沸鼎之水,盘玄驻足在醉仙楼三层,望着楼下修士驭剑而过,凡人却在街巷泥泞中蹒跚而行。
宫墙之外,朱门酒肉的香气与贫民窟的腐臭交织,恰似大唐盛世下撕裂的阴阳两面。
李治治下的长安城,玄霄书院每日吞吐千名灵根修士,九重禁制内的修行者,能得皇室专供的天灵地宝。
而城南棚户区的断壁残垣间,老妪用冻僵的手捧着观音土,浑浊的眼睛望着修士们腾起的虹光。
\"仙人老爷又在试剑了。\"
孩童懵懂的声音里,藏着无数百姓不敢言说的悲戚。
御书房的沙盘上,山河社稷图流转着神秘光华。
李治指尖划过江南道,对丞相长孙无忌淡笑道:
\"豫州饥荒?
调拨十船灵米足矣。\"
他的目光始终落在沙盘上闪烁的修炼福地:
\"凡人如蝼蚁,能为我大唐修士提供庇护之所,已是他们的造化。\"
帐外金甲修士林立,玄铁重剑折射的寒芒,比帝王眼中的冷意更刺人骨髓。
盘玄看着流民拖家带口逃往边境,忽然想起洛阳城外那座 \"永镇山河\" 的石碑。
碑文仍在歌颂李治的功德,可石碑基座上,却被刻满歪歪扭扭的 \"还我粮食\"。
夜风掠过,将墙角蜷缩的身影与远处修士的华服剪影重叠,勾勒出这个看似鼎盛王朝最残酷的真相。
暮色漫过朱雀大街时,盘玄倚着斑驳的城墙,看着截然不同的人间百态在眼前交织。
鎏金酒肆里,灵根修士们摇着玉杯,谈论着终南山新现的上古秘境,眸中尽是对天材地宝的贪婪;
而墙角阴影处,几个面黄肌瘦的凡人正为半块发霉的馒头扭打,指甲缝里渗出的血混着泥污,在青砖上拖出蜿蜒的痕迹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