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游北海暮苍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72章 观音点化,除恶扬善,洪荒:截教女仙,朝游北海暮苍穹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且说金乔觉得闵公舍地之恩后,于九华山中广结善缘。
闵公素具善根,亲率工匠披荆斩棘,伐木开山,又遣人于四方广发善帖,言明 \"新罗圣僧金乔觉于九华建寺,普度众生\"。
消息传开,善男信女纷至沓来,或肩挑手扛,或捐资捐物,不出月余,化城寺的雏形已在神光岭下崭露头角。
—— 但见青砖灰瓦依山就势,大雄宝殿飞檐斗拱,檐角悬挂的铜铃随风轻响,隐隐奏出梵音。
殿内工匠正塑地藏菩萨法相,虽未完工,却已见宝相庄严,令观者心生敬畏。
一日,闵公携独子闵超来寺中送粮,正值正午时分,烈日炎炎似火烧。
二人行至寺前,忽见一道身影赤脚立于工地,正弯腰搬运巨石。
但见那人衣袍褴褛,草鞋早已磨破,露出的足底血痕斑斑,却仍神色自若,搬石、垒基、找平,动作有条不紊。
闵公定睛一看,正是金乔觉,不禁大吃一惊,急忙上前劝阻:\"神僧乃金身之躯,怎可亲自操劳至此?这些粗活自有雇人来做,神僧只需居中指点便是。\"
金乔觉直起腰来,抬手拭去额间汗水,却笑道:\"施主可知,菩萨行愿,本就当身先士卒。若连搬砖运石之苦都不愿承受,又何谈度尽众生之苦?\"
其俯身指着脚下一块花岗岩基石,\"施主看这石头,看似寻常,却需经过采石、打磨、丈量、堆砌诸多工序,每一步都要用心方能稳固。正如修行之道,看似玄妙,实则需从点滴做起,脚踏实地,方得始终。\"
一旁的闵超闻言心中震动不已。
只见他突然跪地叩首,声音坚定:\"大师德行感天动地,超虽年幼,却愿随大师出家,修此慈悲之道,望大师成全!\"
闵公闻言先是一怔,继而老泪纵横。
深知儿子素有慧根,今见其立志出家,既欣慰又不舍,双手合十道:\"我儿能得遇真佛,实乃我闵家之大幸!只是家中老母尚在,望神僧容他尽孝三载,再行剃度之礼。\"
金乔觉却摇头笑道:\"忠孝本一体,出家亦能尽孝。令郎既有此心,贫僧自当成全。\"
说罢,取过剃刀,为闵超削去满头青丝,赐法名 \"道明\"。
从此,道明便随侍金乔觉左右,师徒二人形影不离,一同诵经、一同劳作、一同下山施药,传为佳话。
化城寺建成之日,四方僧俗云集,钟鼓齐鸣,香烟缭绕。
金乔觉端坐地藏宝殿,为信众开示佛法,声如洪钟,直透人心。
自此后,寺旁施药堂每日门庭若市,金乔觉亲自上山采药、煎药,为百姓疗疾;
又于寺中开设义学,教孩童读书识字,宣讲善法。
久而久之,化城寺香火日益鼎盛,不仅中土百姓慕名而来,就连新罗、百济等国的商队、僧人,也纷纷前来参拜。
数年之后,化城寺已扩建为九十九间禅房,晨钟暮鼓,响彻十里之外。
金乔觉站在寺前高处,望着满山僧众与山下袅袅炊烟,感慨万千,对身旁的闵公说道:\"今日道场之盛,皆因施主一念善缘,贫僧代众生谢过。\"
闵公慌忙还礼,合十道:\"非是老朽善缘,实乃神僧大愿感动天地。如今中土无人不知 ' 九华山有活菩萨 ',这哪里是一袈裟之地?分明是神僧以大愿力开辟的极乐国土啊!\"
说罢,闵公竟将家中田产尽数捐出,自己也皈依,成为金乔觉座下弟子。
每逢法会,闵公便与道明一起,为信众奉茶添灯,父子二人护持道场,尽心尽力,世人皆赞 \"闵公父子护法\",此乃后话不提。
且说金乔觉于九华山苦修数十载,佛法已入大乘之境,却始终难证正果。
为何?皆因其秉持 \"众生皆可度\" 之念,纵是面对穷凶极恶之徒,亦以慈悲心相待,不肯轻舍分毫机缘。
这般菩萨心肠虽令人动容,却误了证道天机 —— 须知天道循环,善恶有报,纵容恶徒造孽,反违因果之道。
南海普陀山观世音忽心生感应,掐指一算,已知金乔觉症结所在:\"此子虽具大愿,却不知慈悲需佐以智慧,仁德当辅以威严。若不亲往点化,恐其证道之期又将蹉跎。\"
言罢,驾起祥云,直往九华山而去。
观世音化身妙善女子,弱质纤纤,挂单于化城寺。
此时的九华山,正有一伙山匪为害一方。
这帮强盗为躲避官府追责,便悄悄躲进了九华山中,他们生性残忍,无恶不作,让百姓谈之色变。
其实很多年前,金乔觉就曾遇到过这个名叫王龙的强盗头子,可他并没有除掉王龙,而是慈悲的劝其改过自新,回头是岸。
王龙知道自己不是金乔觉的对手,于是他立即就假意答应从此弃剑回乡,永不作恶。
这让金乔觉感到无比高兴,看来天下并没有不可渡的人了。
可金乔觉不知道,王龙并非诚心悔过,而是为了保命。
就在昨天,观世音所化的凡尘女子妙善在回山时突然撞见了这帮强盗。
他们见妙善生有一副好容貌,于是便将她给抢走了。
金乔觉正在灯下批注《地藏本愿经》,忽闻弟子石丸匆匆来报。
这石丸本是猎户之子,三年前被金乔觉点化出家,虽剃度却未弃武学,常随师下山护持百姓。
“师父,王龙劫了妙善!”
石丸腰间佩刀出鞘半寸,刀柄上 “止杀” 二字被烛火映得发烫。
金乔觉放下狼毫,望着窗外:“速去县衙请捕快协助,不可鲁莽。”
金乔觉让徒弟石丸前往县衙,请求县令帮忙。
皆因大乘佛法以出世为念,实在不好瞒着官府行事,再说自己也不忍心看到血染沙门,所以官府出面解决此事是再好不过
石丸策马下山,行至松林深处,见妙善被缚于树,王龙正撕扯其衣襟,群匪哄笑围看。
他欲返身搬兵,却见恶徒已解下腰带,心知再迟半步,妙善必遭玷污。
一声怒吼,挥刀砍断绳索,护其身后。
王龙恼羞成怒,挥刀劈来,众匪持械合围。
石丸刀法精奇,却寡不敌众,肩头、后背连中三刀,血染僧袍,身受重伤。
匪众将其按在泥泞中,王龙扯着妙善的头发逼石丸下跪,狞笑道:\"小秃驴,看好了 —— 你师父的慈悲,救得了你,救得了她么?\"
言罢,当着石丸的面开始羞辱妙善。
石丸拼尽全力挣开束缚,扑向妙善,却被王龙一剑穿胸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