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上松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8章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,华夏风云人物传,司马上松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在等待的过程中,刘备不禁回想起前两次的拜访。第一次无功而返,第二次虽未见到诸葛亮,却从诸葛均那里得到了一些积极的反馈。他思考着自己的不足,是不是自己的诚意还不够,是不是自己对天下局势的理解还不够深刻。他暗暗下定决心,如果这次能见到诸葛亮,一定要坦诚相待,虚心请教。此时,一阵微风吹过,树叶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忐忑。刘备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,他知道,这次会面将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
关羽和张飞在门外等得不耐烦了,张飞又想发作,被关羽拦住。关羽说:“大哥都能等,我们再等等又何妨。你看大哥如此执着,想必这诸葛亮真有大才,我们应该相信大哥的眼光。”张飞无奈地叹了口气,只好在一旁来回踱步。就在这时,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,原来是一群山贼听说有贵客前来,企图趁机打劫。张飞一听,顿时来了精神,他抄起丈八蛇矛,就要冲过去教训那些山贼。关羽连忙拦住他,说:“不可鲁莽,我们在这里等候大哥,不可坏了大事。”张飞这才勉强忍住,不过他还是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,警惕地看着四周。刘备在院子里听到外面的动静,心中也有些担心,但他还是强自镇定,继续耐心等待。
又过了好一会儿,诸葛亮终于醒来。他伸了个懒腰,吟道:“大梦谁先觉?平生我自知。草堂春睡足,窗外日迟迟。”童子告诉诸葛亮,刘备已经在台阶下等候多时了。诸葛亮连忙起身,整理好衣冠,出来迎接刘备。
刘备见诸葛亮,身长八尺,面如冠玉,头戴纶巾,身披鹤氅,飘飘然有神仙之概,心中不禁暗暗赞叹。两人相互行礼后,便来到草堂内坐下。
刘备开门见山地说:“汉室倾颓,奸臣窃命,主上蒙尘。备不量力,欲伸大义于天下,而智术浅短,迄无所就。然志犹未已,愿先生不弃鄙贱,出山相助,以成大业。”
诸葛亮见刘备言辞恳切,态度真诚,心中也颇为感动。但他并未立刻作答,而是起身走到窗边,望着窗外的景色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自董卓以来,豪杰并起,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。曹操比于袁绍,则名微而众寡,然操遂能克绍,以弱为强者,非惟天时,抑亦人谋也。今操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而令诸侯,此诚不可与争锋。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,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。”
说到这里,诸葛亮转过身来,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备,继续说道:“荆州北据汉、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、蜀,此用武之国,而其主不能守,此殆天所以资将军,将军岂有意乎?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以成帝业。刘璋暗弱,张鲁在北,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,智能之士思得明君。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着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,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;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,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。”
这一番话,犹如醍醐灌顶,让刘备豁然开朗。他没想到,诸葛亮虽身在隆中,却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,对未来的战略规划如此清晰。刘备激动地说:“先生之言,使备茅塞顿开。如能得先生相助,实乃备之万幸。”
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恳,又回想起刘备三次拜访的诚意,以及他留下的书信中所展现出的抱负和对天下的思考,心中已然做出了决定。他说道:“承蒙将军厚爱,亮愿效犬马之劳,辅佐将军成就大业。”
刘备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,心中无比喜悦。他与诸葛亮同回新野,待诸葛亮如师如友,食则同桌,寝则同榻,终日共论天下大事。关羽和张飞起初对诸葛亮还有些不服气,后来见诸葛亮果然足智多谋,料事如神,也不禁对他心服口服。
从此,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,如虎添翼,开始了他兴复汉室的大业。而诸葛亮也踏上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,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