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9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,朱棣的想法
蓝天冰牛奶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19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,朱棣的想法,大明: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,蓝天冰牛奶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则是死得不能再死!
抛除以上的建文旧臣,剩下的一股势力,就是跟随永乐帝打赢靖难的武将勋贵了。
他们是永乐帝手中最为忠诚的拥护者,嫡系中的嫡系。
可是这两股势力在朝中的官员占比非常的不合理。
毕竟两方势力,一方是武力值的极端,另一方是政治值的极端。
就这样两方势力,靖难之后,在永乐帝的帝王权术下,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。
能坐在一起,和平相处的商讨、解决国家大事。
但这样的极端平衡,无论是对国家来说,还是对统治者来说,都极为不利。
毕竟,
两方单独的势力过于极端,就会导致他们内部缺乏隔阂。慢慢抱团,最终将会形成一个形如铁通的利益共同体。
因朱棣在勋贵武将中,拥有着极高的威望。
所以勋贵武将对于朱棣来说算不上什么威胁,但是士绅文官就不一样了。
他们的内部,已经开始用程朱理学练成穿上了一条裤子。
在朱棣提出各种计划的时候,都会搬出祖制用来压制。
可是人家永乐帝当初身边还有一位姚广孝,用一些巧妙的办法绕过来祖制,也要进行下去。
但无论怎么说,朱棣想要做的事情,整体上还是会有些折扣。
可这些士绅文官面对的还是朱棣这位通过武力登基的帝王,若是后世之军平庸,岂不是要被文官牵着鼻子走?!
哪怕朱棣身为九五之尊,是大明权势最高的一个人,却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,将朝中的文官,替换上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。
所以,
朱棣在陈羽当初的一番剖析下,才选择了提前开启恩科。
就是为了将如今朝中的士绅文官组成的势力,冲散、重组。
一次恩科选拔人才做不到这点,那就多来几次。最终慢慢替换掉朝中的这些,通过程朱理学捆绑在一起的士绅文官集团。
将文官换上一批之后,信奉程朱理学的文官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。
毕竟就像佛教一样,明明是外来教派,为什么能够深受华夏皇帝的喜爱?
无非就是能够帮助其稳住朝廷、稳固江山社稷!
如此一来,朝中就会拥有三方势力,程朱理学的士绅文官、儒家经典的士绅文官、勋贵武将。
有一个浅显的例子,三角形具有稳定性,三维同样适用。
鼎下两足注定站不稳。
只有三足的时候,才可以稳如泰山!
所以,为了能够达到朝中三足鼎立势力的最终局面,陈羽哪怕考取魁星,也只能从五品以下小官的基层做起。
这样一来,才不会给到信服程朱理学士绅文官话柄。
毕竟,武将勋贵作为朱棣嫡系中的嫡系,利益共同体,对于朱棣做出的决定会绝对服从。
但程朱理学那帮家伙,本来就擅长用祖制这个框架框住皇帝,从而达到获取自身利益的目的。
他们怎么可能看着此次违背祖制的恩科进士,入仕之后,当着他们的面,一步登天,再次做违背祖制的事情。
反对恩科,反对的是天下含辛茹苦备考的学子;
可是反对陈羽,反对的就是一个进士而已。
哪怕他背后站的是皇帝。
所以,他们注定会掀起一场祖制与程朱理学对抗皇权的巨大风波。
到时候不用想也知道,
民间谣言满天飞、朝中弹劾陈羽的奏疏如雪花一样,不停的飞往御书房。
这里面不仅有对陈羽靠特权一步登天的嫉妒,更有对于皇权与程朱理学的较量。
说到底,若真到了那步,陈羽本身不占理,恐怕会瞬间成为众矢之,落入下风。
对陈羽来说,还没有进入朝廷,就遭遇到了这么大的一个滑铁卢,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。
所以,朱棣提出方才那番话的立场,不单单是站在皇帝的角度,也是站在陈羽的角度着想。
陈羽思索一番之后,也感觉没必要为了这一点蝇头小利、而放弃以后的大西瓜。
毕竟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
陈羽自认自身硬的不能再硬;而且进入公司之后,我的兄弟是公司cEo。
在这两重buff加持下,陈羽入仕之后的平步青云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不在于一时!
毕竟,陈羽又不像是那种皮包公司一样,压根不是奔着长远工作去的,目的只是为了圈一波跑路。
他可是将自己的后半生,都放在其中!
既然如此,就不能要空中楼阁。
而是稳扎稳打,将地基打的牢牢的,这样才能长久!
……
因此,思绪理顺之后,陈羽在朱棣紧张的目光中,笑着说道:
“老朱,以咱哥俩的关系,我难道还信不过你?”
“我相信你在朝中官员安排方面,肯定经过深思熟虑过后,为我想到了最优解。”
“所以,你看着安排就行,我没有任何异议。”
听见陈羽毫不介意的轻松作答,让有些忐忑的朱棣放宽了心。
看来陈兄弟对自己的安排,并没有感到不满意。
这说明什么?
说明陈兄弟懂得自己的难处与良苦用心啊!
那么,他接下来对陈羽的安排,就会轻松很多。
朱棣沉吟片刻之后,抬起头来对着夏原吉、朱高炽几个人说道:
“待会我要在这对陈兄弟进行殿试,你们几个饭也吃了,酒也喝了,歇也歇息了这么长时间……咋,还待在这里干什么?”
“朝中手头上的工作都处理完了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