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2章 喜宴
拾麦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92章 喜宴,从摆摊卖盒饭开始暴富,拾麦穗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这天,孟昭来到装修好的酒楼视察,首先是酒楼侧面,考虑到将来新城门开设,定会有许多来往商旅,所以专门划出一片空地,用来停放马车,为此还特意请工匠搭设了凉棚,夏日遮阳,雨天避雨,再备上清水草料,临时停靠的马匹也能得些照应。
一楼大厅主要接待的是平民散客和快速餐饮,除了常见的榆木方桌外,还开设了两个开放式档口,供赶路商旅、士兵、脚夫外带,最大限度的接待过往的旅客。
沿着楼梯上到二楼,格局顿时别致起来,回字形的设计,四周雅座以竹帘相隔,平日里放下竹帘,就是私密空间,中庭设小戏台,逢年过节时升起帘子,说书唱戏耍百戏都可以。
三楼则是雅间形式,墙壁加了棉麻,里头说话,外头听不真切,同时有专门的楼梯直通三楼,与楼下客流完全分开,登高望远,三楼的景致自然也是最好的,若是初到京城,在这里饮一杯清茶,看尽京城风貌,真是再舒坦不过的事了。
既然酒楼装的差不多,就该伙计们进场了,孟昭想着徐仁义这段时间看铺子看的极为尽心,就把此事交给他做,“跑堂的小二需得从本地招募,不仅要口齿伶俐,更要熟悉京城的风土人情,若是客人问起附近的客栈、车马行,或是京城有名的景致,都得能对答如流才是。”
“洗碗工也就在附近招些本分的妇人,她们大多家住不远,不必咱们安排住宿,既省了开销,又能给街坊邻里添些进项。”洗碗虽说不是个有技术含量的工作,但却极为辛苦,想到那些为贴补家用而出来做工的女子,她的语气不由柔和了几分,\"工钱可以比市价高上一成,但一定要手脚干净、做事勤快的。\"
至于像厨师,账房这类的技术工种,孟昭选择先给卫静兰写信,从百工学院招收,然后再在当地招收学徒小工,建设梯队。
此时,上一批从曲阳来京城做工的学员们,已经回过一次家,他们回到曲阳后四处宣扬,
\"你们是没见着,京城的街道能并排跑八辆马车!\"一个年轻学员朝其他人比划着,\"而且在孟夫子那儿做工,每月能拿三两银子!,若是哪天干活多了,额外给钱不说,晚上还有鸡腿吃!\"
另一个接话道,\"可不是!而且上元节时,掌柜的还让人带我们去看了灯会,看得我眼睛都花了!\"
有了他们的宣传,从前那些有所担心的,也安心了,纷纷报名想要参加,卫静兰好一顿筛选才选出了最优秀的一批,给孟昭送过来。
人员聚齐后,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培训阶段,孟昭几乎日日都待在酒楼里,直到顾兰英派人来喊她,她这才想起来,明日就是初八了。
孟昭喊来黄翠,递给她一个册子,“你明日在伙计里抽查一下这册子上的内容,给他们评个分,答得好的,优先安排到大堂,答得差的,就先做些传菜、跑腿的活计。”
虽说同样都是伙计,但大堂待客,主要是动动嘴皮子,要是吉祥话说得好讨得客人欢心,还能得到些赏钱,可传菜跑腿,需要楼上楼下来回跑,后厨忙的时候还得去后厨帮忙,可不比在大堂舒坦。
黄翠接过册子,郑重地点头:\"掌柜的放心,我一定仔细考校。\"
转到后厨时,孟昭拍了拍手,对着正忙着的师傅们说道:“今日的品菜会大家都辛苦了,方才我已经把每道菜需要改进的地方都跟你们一一说明,明日我要去处理些私事,你们正好趁这个空当,再细细琢磨一下。
说罢又从袖中取出一个菜单,“这上头有十八道招牌菜,我不要求你们每道都会,但每人,最少要把其中八道做专作精,你们私下可以商议分工,看看自己适合哪些菜色,后日我来时,希望能尝到比今日更出色的味道。”
离开酒楼时,太阳已经落山,弯腰钻进早已备好的马车,车内熏着能舒缓身心的香,孟昭终于卸下方才的干练姿态,伸了伸懒腰蜷进这被她布置的软乎乎的地方,当柔软的靠枕撑着疲惫的腰肢,她总算能轻松些许,不过想到明天还要见上许多人,说上许多话,她现在就已经开始觉得累了。
马车缓缓停在孟府门前,李婶立马出来迎接,小川将车上的食盒递给她,李婶笑道:“这几日孟娘子日日带饭菜回来,倒叫我闲得发慌了。”
“酒楼这几日都在试菜,伙计们敞开了吃也吃不下这么多,又不能丢了,还不如让我带回来,省的做晚饭了。”
这些饭菜都是取了样品后留存下来的,没人动过,十分干净,孟昭也放心让自家人吃,同时顺便听听许韵蓉跟孟大山的建议,看看还有没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初八这日,天公作美,碧空如洗,顾兰英如今已是京中宴席的常客,举手投足间早褪去了初时的拘谨,此时正帮着孟昭挑选今日佩戴的首饰。
她拿起一个白玉簪子,别在孟昭鬓边,“这簪子好,圆润秀美,更显端庄。”
该说不说母子俩审美一样,她拿的这玉簪刚好就是当初沈青和从她这里夺走的那只,平日里一直放在梳妆盒里,极少佩戴,但现在要是再摘下,也不太好,孟昭就没动。
待二人收拾妥当,便乘着沈府的马车往城东崔府驶去,还未到府门前,远远就听见喧闹声,只见崔府门前车马如龙,各色华盖轿辇从街口一直排到巷尾,不过倒也不奇怪,崔大学士虽只是正五品的官职,却因深得圣心而权柄在握,今日又是嫡长子大婚,满朝文武谁不给几分薄面?
孟昭随着顾兰英下车,将早已备好的锦盒奉上,府门前的管事们正忙着唱名收礼,听见是沈府女眷,立即有个梳着圆髻的婆子迎上来,满脸堆笑:\"沈夫人可算来了,我家夫人方才还念叨呢。\"
穿过三重垂花门,便到了女眷们聚集的后花园,园里张灯结彩,可最夺目的却是院中排列整齐的嫁妆,孟昭从进院就开始数,三列十二行,一共三十六抬,箱盖尽数敞开,满箱的金玉都快把人眼睛闪瞎了。
此时院中的夫人小姐们三三两两聚在远处,竟是被这些嫁妆逼得无处落脚,顾兰英瞧着也是咋舌,“这,这嫁妆也太丰厚了吧。”
旁边一位与顾兰英相熟的夫人解释道:\"商户嫁女,可不就得这样么,听说为着攀上崔家这门亲事,林老爷把半个家底都掏空了。”她朝那排嫁妆努了努嘴,\"据说因为只能准备三十六抬,林家准备的许多东西放不下,还额外给了十万两的压箱银,要不然,崔家作为清流,怎会给自家嫡子,寻个商户女。\"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