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百川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董卓霸京师(六),三国之董卓,心百川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郑泰挺身而出,义正言辞地说道:“董卓,你乃臣子,怎敢妄议废立之事?陛下乃汉室正统,岂容你随意更改?”董卓闻言,脸色一沉,怒视郑泰道:“郑泰,你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。吾此举乃是为了大汉江山着想,陛下如此昏庸,如何能使天下太平?”黄皖亦站出来道:“董卓,你莫要痴心妄想,我等断不会让你得逞。”董卓冷笑一声,道:“黄司徒,你以为你能阻止我吗?”
此时,丁原亦率吕布等将领进宫。吕布手持方天画戟,威风凛凛地站在丁原身旁。丁原大声道:“董卓,你欲乱我汉室江山,我丁原第一个不答应。”董卓见吕布生的气宇轩昂,作为一个习武多年的自己,看的此人武艺不一般,而那人手持方天画戟,有种似曾相识,然心中亦有几分忌惮,然其仍强装镇定,道:“丁原,你莫要自误。”
一时间,大殿内剑拔弩张,气氛紧张到了极点。董卓虽有废立之心,然面对众臣的反对,亦不敢轻易妄动。而众臣亦深知董卓之残暴,虽奋力抵抗,却亦担心董卓狗急跳墙。这场围绕废旧立新的争斗,究竟鹿死谁手,尚在未知之数,而洛阳城亦在这风雨飘摇之中,等待着命运的裁决。
且说董卓见众人反对之声强烈,心中虽怒,却亦明白此时若强行废立,恐引发大乱,于己不利。他眼珠一转,计上心来,决定暂退一步,日后再寻良机。于是,他强压怒火,道:“诸位切莫激动,既然此事尚有争议,那便容后再议。”言罢,率领亲信匆匆离去。
众臣见董卓离去,皆松了一口气,但亦明白,董卓此举只是缓兵之计,危机并未解除。卢植对众人道:“董卓狼子野心,必不会善罢甘休。我等需早做准备,以防其再次发难。”众人皆点头称是。
丁原与吕布回营之后,丁原对吕布道:“奉先,今日多亏有你在,才令董卓有所忌惮。然董卓必不会就此罢休,我等需加强戒备。”吕布道:“义父放心,有我吕布在,定不会让董卓轻易得逞。”
而董卓回营之后,大发雷霆,将营帐内之物摔得粉碎。李儒见状,上前劝道:“主公莫要生气,今日之事虽未成功,但亦让我等看清了众人的态度。我等可从长计议,徐徐图之。”董卓怒声道:“吾欲成大事,却不想受阻如此。朝中等人,吾定不会放过他们。”李儒道:“主公息怒,如今我等当务之急,乃是扩充势力,拉拢更多人心。可对那些摇摆不定之臣,加大拉拢力度,分化众臣。”董卓沉思片刻,点头道:“文忧所言甚是。传令下去,继续暗中行事,务必要为日后之事做好准备。”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董卓一方面继续扩充军队;另一方面,加大对朝中官员的拉拢与威逼。他暗中派人监视众臣的一举一动,对那些不顺从者,或暗中陷害,或公然打压。
洛阳城中,一片阴霾笼罩。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之中,士族们亦人心惶惶。而董卓的野心,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,逐渐将整个洛阳城攥在手中,一场更大的风暴,正在酝酿之中。
此后,董卓加快了篡权的步伐。他先是以莫须有的罪名,罢黜了一些不肯顺从的大臣,将自己的心腹安插于朝中要职。同时,他对洛阳城中的军队进行整编,将何苗旧部与自己的西凉军混编,以董旻等人统领,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。
袁绍见董卓如此行径,心中懊悔不已,深知自己引狼入室。他暗中联络袁术,欲共同起兵诛杀董卓。袁术忌惮董卓的势大,又听闻何苗被董卓所杀,其部兵马归董卓,袁术告别袁隗袁绍弃官而逃。鲍信虽对袁绍之前的决定失望,但仍心系汉室,亦积极响应袁绍之举,在自己的家乡内招募兵勇,筹备粮草。
黄皖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他身为司徒,本应维护朝廷正统,然如今董卓势大,他若公然反抗,恐自身难保;若顺从董卓,又有负汉室。无奈之下,他选择称病不出,暂避风头,暗中观察局势,以待转机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