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环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08章 忏书,问答卷,湿卵胎化,黑环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忏书,问答卷
清晨,天光放亮,山雾微薄,季明收拾好行装,未惊扰到寺中其他人,一路步行至法严别院中。</p>
在山门处同几个守山道民核对身份后,又交了十数枚符钱,这才被好声好气的指引到考核所在地。</p>
跟随在引路道民后,沿着一盘峰山道而上,这让季明想起了横山秃笔峰。</p>
季明看着峰外浮云,轻拂大袖,心中笑了一声,想到自家现在可就左道杂流一员。</p>
自己那时可是将秃笔峰上的散众杂流杀得从盘峰山道上栽落峰下,此番不会应了上一世的“孽障”吧!</p>
山道上,已有许多人影,穿着各样的服饰,道俗皆有,还有的竟是穿有黎岭示巴人的传统服饰。</p>
兰荫方本就是边陲之方,蛮夷混居在这里,季明却是有些少见多怪了。</p>
他注意到有一波人同他们散人泾渭分明,那举止中的鄙夷几乎是不加掩饰。</p>
那是本方内的一些家族,修行的家族,虽不是那等修行门阀,但是在法严别院内也有数代积累。</p>
经过盘峰山道,又走过一座吊桥,考取道民的散修们抵达一处林中,这里建有许多的精舍,舍中备有笔墨纸砚。</p>
“静舍!”</p>
季明看着那一个个独立小舍,心中暗道。</p>
这静舍常在中土民间有建,方中教民常请道民在静舍中书写忏书,或赎罪,或消灾,又或者祈福。</p>
看来此次考核中,第一考便是道家经典中的消灾解厄忏。</p>
林中,一老道早早等待在这里。</p>
他沉着眉,敛着容,竖持着一根尘尾,道髻扎得一丝不苟,一对老眼中克制着对散人的敌视情绪。</p>
见散人三三两两的过来,身上毫无仙风道骨,还是忍不住哼了一声。</p>
他心知自己一介道徒,在这炼气二境上已走到头,对于太平山在方中的散人吸纳政策也无法反对。</p>
现下只能强压脾气,道:“第一考,请诸位为自己书写忏书三份。”</p>
书写忏书需要静心,不过那静舍却是只有数间而已,当下许多人匆匆过去占舍。</p>
季明就近选了一间,本以为会有人过来抢夺,没想到竟无一人打扰,看来大家深谙江湖行走的道理——莫惹老人、小孩、女人。</p>
立在舍中,伏在案前,气劲在笔上一裹,提笔沾墨,他刚要下笔,却是犹豫了一会儿。</p>
这忏书所考,除了书写规范之外,还有灵验的程度。</p>
所谓‘其一烧于火,下达阴土,以解其罪;其一沉于水,转于岳渎之间,以消其厄,其一送飞于天,上通天曹星斗,以赐其福。’</p>
自己身为天人,一旦涉及道艺,似乎总有灵验。</p>
譬如那打醮,他只是施展封土斋醮便引来阴魔问心,这忏书不知是否也是如此。</p>
为了不使自己这忏书过于灵验,季明只好在书写好之后,以些许的墨汁稍稍污了三份忏书的卷面。</p>
算了下时间,再听了听舍外的脚步声,已经许多人写好,于是收拾好三份忏书,前去交付老道。</p>
水火二盆已在老道的身前架起,季明捧着三份忏书走去,话还未说一句,便被老道身边道民取走忏书。</p>
老道略一扫视,微微点头。</p>
这三份忏书的卷面虽被污了些,但看得出来书写行云流水,气韵贯通,在散人之中已甚是难得。</p>
再看看其他人,行文歪七扭八,写得都快飞出纸张,真是连看其是否灵验的想法都没有。</p>
“下过功夫了。”</p>
老道毫不吝啬的赞了一声,而后将赎罪解厄两份忏书送于水火二盆中。</p>
“有请小西山法严别院山鬼、河君二位。”</p>
老道一甩尘尾,口中念了一声,在那水火二盆中,立刻伸来了两个臂膀,在盆中猛的捞了一下。</p>
两张残破的,无形的,犹如轻纱般的纸张分别从水中、火中被捞出。</p>
这就是忏书灵验的体现,在民间有头七烧纸,给死者寄去哀思的一种说法,根子便是来源于此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