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怪莫怪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33章 查抄,祸害大明,有怪莫怪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查抄
听到朱樉斩钉截铁的话语,刘伯温还是不敢掉以轻心。</p>
“殿下这首临江仙就用做卷首词,序言由老夫亲自来写。”</p>
刘伯温说完,毫不见外的直接坐在书案前。</p>
提笔写道:征雁来时木叶红,淡淡秋光,袅袅西风。</p>
江南江北短长亭,烟草低迷落照中。</p>
浮世生涯一转蓬,今日韶颜,明日衰翁。</p>
五丁难挽逝川回,千古英雄,此恨都同。</p>
刘伯温刚一停笔,就听见啪啪的掌声。</p>
还伴随着一声喝彩。</p>
“好好好。”</p>
看见喝彩之人是朱樉,刘伯温皱眉问道:“殿下,说说老夫这首《一剪梅》好在何处?”</p>
“好在本王看不出,哪里有地方不好。”</p>
刘伯温的诗词,年轻时走的是豪放路线。</p>
晚年因为官场失意,刘伯温的诗词大多以婉约幽怨为主。</p>
被朱樉这么一打岔,刘伯温发现了刚写的这首《一剪梅》。</p>
与恢弘大气,战争主旋律的三国显得有些不搭。</p>
刘伯温正眉头紧锁,想改掉这首词时。</p>
同样是文人的罗贯中察觉出了他心中的疑虑。</p>
“世叔这首词正暗合诸葛武侯的晚年境遇,小侄心中甚喜。”</p>
如果说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,要他自己硬选出一个主角的话。</p>
那一定就是蜀汉的诸葛孔明,诸葛亮晚年的孤独无力。</p>
正是罗贯中内心的真实写照,他对刘伯温说道:“世叔如果不满意,不妨再题一首诗。”</p>
刘伯温沉默不语,良久提笔写道:《古戍》</p>
“古戍连山火,新城殷地笳。</p>
九州犹虎豹,四海未桑麻。</p>
天迥云垂草,江空雪覆沙。</p>
野梅烧不尽,时见两三花。”</p>
站在一旁的罗贯中忍不住击节赞赏道:“世叔这首诗写出了乱世之中的战火燎原,又有对重整河山的期望。”</p>
“当彩。”</p>
刘伯温没有对这个晚辈的评价感到冒犯了自己。</p>
而是朱樉那首《临江仙》,激起了他沉寂多年的好胜心。</p>
“有那小子的珠玉在前,老夫的这两首诗词都稍显平庸了一些。”</p>
“既然质量上无法取胜,那老夫只好胜之不武,依靠数量取胜了。”</p>
只见刘伯温刚一说完,立马下笔如有神。</p>
《绝句》</p>
“人生无百岁,百岁复如何?古来英雄士,各已归山河。”</p>
诗兴大发的刘伯温,把一旁的朱樉看的目瞪口呆。</p>
什么叫真正信手拈来?</p>
在他还在搜肠刮肚想半天,才能弄出一首切合主题的诗词之时。</p>
这一小会儿功夫,刘伯温这个文坛宗师已经连写三首诗词。</p>
虚假的文豪朱樉连忙使出不要脸的绝句——叫暂停。</p>
“老刘头你再写下去,这本《三国演义》只能改名叫《青田先生文集》了。”</p>
刘伯温这时才搁下笔,老脸一红说道:“老夫一时忘乎所以,技痒难耐。还请贤侄不要见怪。”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