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5章 辽东国气数已尽,公孙渊,降汉才是
堂燕归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05章 辽东国气数已尽,公孙渊,降汉才是,三国:卧龙姐夫,忽悠刘备抢荆州,堂燕归来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辽东国气数已尽,公孙渊,降汉才是你唯一出路!
公孙渊听闻,心中隐隐作痛。</p>
其实,他一直不同意公孙康以百姓作为军粮。</p>
在他看来,百姓是国家的根基,若失去了民心,即便守住了襄平,又有什么用呢?</p>
但他也明白,倘若不那么做,襄平城恐怕早就被攻破了。</p>
他们公孙家上下,也都会死在萧方的铁骑之下。</p>
公孙康为了公孙氏的基业,不惜背负这千古恶名,实在是无奈之举。</p>
高尚武的埋怨,让公孙渊心中很是不满。</p>
但他不敢表露出来,只是说道:</p>
“我父王为守住襄平,实在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。</p>
当时情况危急,若不如此,襄平城早已落入汉军之手,我公孙家也将万劫不复。</p>
如今只盼大王能发兵救援,解我襄平之围。”</p>
“不知大王什么时候,才会发兵救援呢?”</p>
公孙渊目光急切看着高尚武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</p>
高尚武听闻,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。</p>
他缓缓踱步,眉头紧锁,心中思绪万千。</p>
他退回内城,本就是已经放弃了去救公孙康的打算。</p>
在他看来,襄平被汉军围得如铁桶一般,救援难度极大,稍有不慎,便会引火烧身。</p>
可他万万没想到,萧方竟然会打开一个缺口,放公孙渊前来求援。</p>
这着实让他感到十分为难。</p>
两家毕竟有盟约在先,他若不救,便是背盟之举,日后必将声名狼藉。</p>
可要是救吧,他又实在没有信心击退萧方的大军。</p>
萧方用兵如神,麾下士兵勇猛善战,他高句丽的军队虽也不弱,但与汉军相比,还是略逊一筹。</p>
就在高尚武进退两难之际,突然计上心头。</p>
他停下脚步,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。</p>
“咱们既是盟国,本王岂能见死不救?”</p>
“只是本王需等将士们休整完毕,将粮草、军械等物资准备妥当,便会立刻发兵救援。</p>
这段时间,还望公孙公子耐心等待。”</p>
高尚武信誓旦旦说道。</p>
“谢陛下!我公孙家定当永世不忘大王的大恩大德!”</p>
公孙渊听闻,赶忙跪地叩首,感激涕零,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,发出“咚咚”的声响。</p>
高尚武赶忙上前,将公孙渊扶起,他拍了拍公孙渊的肩膀:</p>
“你不必多礼,本王定当尽快发兵。”</p>
公孙渊怀着满心的感激,离开了大殿。</p>
他在高句丽官员的安排下,住进了一座豪华的府邸。</p>
他吃饱喝足,满心期待着能早日南下解救襄平。</p>
每日,他都会站在府邸的高处,遥望南方,心中默默祈祷着援军能早日到来。</p>
连等了数天,却始终不见高尚武有任何动身的迹象。</p>
公孙渊心中焦急万分,他几次求见高尚武,都被无情地拒绝。</p>
每次去求见,得到的回复都是高尚武公务繁忙无暇见他。</p>
除此之外,高句丽的军队也不曾有集结的动静。</p>
城中的军营里,士兵们依旧如往常一样训练、巡逻,丝毫没有要出征的迹象。</p>
相反,高尚武倒是征调了不少民夫,日夜不停地加固城墙。</p>
那些民夫们挑着担子,扛着石块,在城墙上忙碌穿梭,将城墙加固得更加坚固。</p>
从这些种种迹象来看,高尚武根本就不打算救援襄平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