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8章 咱慢火炖,丞相便是朕的磨刀石!灭
堂燕归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08章 咱慢火炖,丞相便是朕的磨刀石!灭,三国:卧龙姐夫,忽悠刘备抢荆州,堂燕归来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咱慢火炖,丞相便是朕的磨刀石!灭国之战,生死存亡,箭已在弦!
咱慢火炖,丞相便是朕的磨刀石!灭国之战,生死存亡,箭已在弦!</p>
老刘确实有些迷糊了。</p></p>
就冲马谡这篇策论,足以证明其才智不凡。</p></p>
况且听丞相你的口气,似乎对这个马谡很了解,也认可其才华。</p></p>
往昔丞相你看重欣赏的人才,不都是极力推荐我重用的吗?</p></p>
比如陆逊,鲁肃,庞统,徐庶,乃至于前不久的法正。</p></p>
这些人,你不都是力主我重用,委以重任的吗?</p></p>
怎么到这个马谡这里时,就风格忽变,劝我不要揠苗助长了?</p></p>
还说什么有可能毁了马谡!</p></p>
这就有点严重了吧。</p></p>
刘备心下惊奇,遂问道:“丞相何出此言?”</p></p>
萧方一声轻叹,也不好明说。</p></p>
马谡这个人嘛,大才确实是大才。</p></p>
不过人才也要分门别类的。</p></p>
马谡这种“纸上谈兵”类型的人才,天生就是吃参谋这碗饭的,你把他带在身边给你出谋划策,时不时就能给你迸出几道奇谋妙策来。</p></p>
可你要对他委以重任,令他独挡一面,甚至是统军上阵,那就是用错了方向,早晚会误大事。</p></p>
当年的失街亭,断送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局面,不就是血的教训么。</p></p>
其实在看人这方面,当年的老刘就比诸葛亮准,看出了马谡“不堪大任”。</p></p>
这也是当年老刘手底下就一个荆州,人才基本都局限于荆州一隅,所以才能接触到马谡这样的年轻一代,才有机会看出马谡的虚实。</p></p>
现下老刘却坐拥天下九州,麾下谋臣武将遍及九州数十郡,凡是能进入老刘法眼的,哪个不是当世顶级人才。</p></p>
马谡这样的“小角色”,若非是吃了科举制的福利,以他现在这种年纪,根本没机会进入到老刘的视野当中。</p></p>
老刘空有识人之能,事先没有接触过马谡,自然不知马谡“难堪大任”。</p></p>
“这个马幼常,出身于名门,自小便声名在外,性子中难免有些自负。”</p></p>
“如今又一朝鱼跃龙门,成了我大汉首次科举的状元,可谓是一夜之间名扬天下。”</p></p>
“他性子本就自负骄傲,又成名太早,出道便为巅峰,太过顺风顺水,难免会滋生其骄傲自大之心。”</p></p>
“这样的人,陛下理当先磨练其心性,慢慢调教栽培,待时机成熟再加重用也不迟。”</p></p>
“否则若重用太早,必会揠苗助长,难保他不会成为又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!”</p></p>
萧方给出了解释。</p></p>
马谡非但不是庸才,且绝对是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。</p></p>
但在萧方看来,马谡缺的不是智谋,缺的实践历练,缺的是经验教训。</p></p>
当年历史上的马谡,出道就一直跟在诸葛亮身边,做的全是出谋划策的参谋工作,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统军作战的实操经验。</p></p>
结果初次领军,就被诸葛亮委以重任,率军去镇守街亭,阻挡当时的曹魏第一名将张郃。</p></p>
别说是马谡,就算是年轻时的诸葛亮,在没有实战统兵经验的前提下,对上张郃这样的老兵油子,都有极大的概率会翻车。</p></p>
所以萧方才会吸取历史的教训,给出了对待马谡的最优解:</p></p>
咱们温火慢炖,不着急。</p></p>
反正马谡年轻,有的是大把青春熬。</p></p>
反正大汉现下谋臣如雨,猛将如云,还没有急迫到需要马谡这样的年轻一代,提早出来挑大梁的的地步。</p></p>
“朕明白了,再好的宝刀,尚需磨砺方能削铁如泥。”</p></p>
“这个马幼常,朕知道该怎用了。”</p></p>
“丞相你就是最好的磨刀石,这马谡嘛,状元朕还是点他,就让他先入丞相的幕府,和那邓艾一样,交给丞相替朕好好打磨吧。”</p></p>
刘备说罢朱笔一挥,批下了马谡状元及第。</p></p>
大汉第一科举,就此圆满结束。</p></p>
得到进士身份的才俊们,尽皆量才任,实充到朝廷和州郡各缺口。</p></p>
九州的士家寒门,也因切实看到了参加科举的好处,对朝廷和刘备是更加拥护支持。</p></p>
科考结束,已是初冬时节。</p></p>
秋收结束,大汉九州今年风调雨顺,各州多喜获丰收,粮库内收上来的粮赋是堆积如山。</p></p>
万事皆备,伐秦之战旋即提上日程。</p></p>
事实上,就在刘备还都洛阳,举行科举的同时,伐秦的各项准备已经在紧锣密鼓的悄然进行。</p></p>
大批的粮草军资,都在源源不断从各州运往邺城,洛阳,宛城,江陵等地屯集。</p></p>
中外诸军也以各种借口,向着各城集结调动。</p></p>
身在洛阳的众武将,也在不断的离开京城,前往各城为开战做准备。</p></p>
…</p></p>
长安,秦皇宫。</p></p>
高坐龙座的曹操,正眉头紧锁,审阅着手中那一道名录。</p>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