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3章 霸凌咱这么多年,这就是代价!传国
堂燕归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43章 霸凌咱这么多年,这就是代价!传国,三国:卧龙姐夫,忽悠刘备抢荆州,堂燕归来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徐州虽远不及冀州富足,但也比并州那种不毛之地胜过百倍,高干自然是欢欢喜喜领命,跟着袁谭一路从青州杀进了徐州。现下袁绍要袁谭分兵南下,绕过下邳夺取盱眙,南收广陵,以威胁江东,高干更是万分积极,主动请缨。</p></p>
毕竟盱眙也好,广陵郡也罢,皆是徐州所属地盘,先前是为袁术给抢走罢了。</p></p>
身为未来的徐州刺史,收复广陵郡,就是为自己多打一块地盘,他岂能不积极呢。</p></p>
“仲治,你说那吕布,当真能将传国玉玺,以及其家眷,送来给我们吗?”</p></p>
高干目光望向了身边谋士辛评。</p></p>
袁绍曾有令在先,吕布先要将传国玉玺和家眷送至,显示了其归附的诚意,高干才能如约南下攻取盱眙,进而收取广陵。</p></p>
这也是高干率军一万大军进驻下相后,明知盱眙的刘军不过四千余人,却迟迟没有进攻的原因。</p></p>
今吕布迟迟没有送传国玉玺前来,他不免便等的有些焦虑。</p></p>
“吕布此人虽号为天下第一武将,却最是能忍辱负重。”</p></p>
“他为了活下去,莫说是献上传国玉玺,献上家眷做人质,哪怕让他认袁公为义父他也会毫不犹豫。”</p></p>
“现下他被围寿春,形势危急,曹操无兵可调救不了他,唯一能救他的,就只有我们。”</p></p>
“我料他必会答应主公的条件,将传国玉玺和家眷送至,说不定现下已经在来下相城的路上了。”</p></p>
“子柱公子且耐心再等几日吧。”</p></p>
辛评面带着运筹帷幄的笑意,滔滔不绝的分析了一番。</p></p>
高干心中那份焦急褪色了几分,却仍旧顾虑道:“寿春城现下应该被围到水泄不通,那四姓家奴纵然想送传国玉玺出来,只怕也没有机会吧。”</p></p>
辛评又是一笑,不以为然道:“吕布虽乃反复无信的小人,但其天下第一的武艺,却是名符其实。”</p></p>
“以吕布的武艺,只要他愿意,完全有能力护送传国玉玺突围,令部将护送前来下相。”</p></p>
高干眼中最后一丝顾虑,就此烟销云散。</p></p>
“佐治言之有理,如此看来,我确实是杞人忧天了。”</p></p>
“那我就耐着性子,等着那四姓家奴,将传国玉玺送来便是。”</p></p>
高干面露轻松的笑容,当即便转身要下城而去。</p></p>
刚刚转身之时,部将吕旷风急火燎的冲上了城楼来。</p></p>
“启禀子柱公子,斥侯有报,南面五里发现一路人马,打着‘吕’字旗号,正向下相城而来。</p></p>
吕旷喘着气禀报。</p></p>
高干骤然大喜,急是转过头来,激动万分的望向了辛评。</p></p>
辛评呵呵一笑,拱手道:“子柱公子,这必是吕布送传国玉玺的人马到了。”</p></p>
“公子为主公顺利迎回这传国玉玺,便是为主公立下大功一件事,评恭喜子柱公子。”</p></p>
高干哈哈一笑,大赞道:“还是伱辛佐治神机妙算,对那四姓家奴洞若观火,他果然不敢不送传国玉玺!”</p></p>
“这份功劳,我与你共享啊。”</p></p>
当下高干便下令,将城门打开,吊桥放下,准备迎吕布的人马,迎接传国玉玺入城。</p></p>
傍晚时分。</p></p>
泗水西岸大道上,一道尘雾由南而来。</p></p>
很快,一路人马便出现在了下相城以南,印入了眼帘。</p></p>
城门前等候的高干,急是定睛远望,认出果然是“吕”字旗号。</p></p>
数量约有千人左右,其中还拥簇着数辆马车,内中应该乘坐着吕布的家眷。</p></p>
传国玉玺,想来也必在那几辆马车上。</p></p>
“传闻这传国玉玺,乃是始皇帝所打造,上面刻着‘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’四个字。”</p></p>
“吾倒是有些迫不及待,想要一睹这传世国宝的风采了呢…”</p></p>
高干是磨拳擦掌,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。</p></p>
“咱们拿下徐州已成定局,主公官渡击破曹贼已只是时间问题,一统两河势不可挡。”</p></p>
“如今若再拿到了传国玉玺,刘家气数已尽,袁氏取而代之,那就是真是上应天命,下顺人心了。”</p></p>
辛佐脸上亦是写满了期待二字,已经开始幻想着袁绍开创袁家王朝,自己荣升从龙之臣的美好蓝图。</p></p>
两人各自憧憬之时,那一路吕军已近,开始放慢了速度。</p></p>
一员带头的武将,手提一柄画戟,带着几十名人马,护着数辆马车先行一步近前。</p></p>
高干迫不及待拨马上前,高声喝道:“吾乃高干是也,来的吕布部将是何人,传国玉玺何在?”</p></p>
那手提画戟的武将,听到“高干”之名,眼中一道兴奋的精光闪过。</p></p>
接着单枪匹马上前,冷眼看着高干道:“原来是袁绍的外甥,在下太史慈,幸会了。”</p></p>
太史慈?高干眼神茫然,思绪飞转,一时想不起来吕布军中,还有这么一员部将。</p></p>
身后处,辛评却是脸色骇然大变,惊叫道:</p></p>
“他是刘备的部将,子柱公子快撤回来,我们中计了!”</p></p>
</p>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