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败光我家底,我真想杀你!出来混总
堂燕归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1章 败光我家底,我真想杀你!出来混总,三国:卧龙姐夫,忽悠刘备抢荆州,堂燕归来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关键时刻,鲁肃站了出来为周瑜求情。</p>
只是,除他之外,左右诸将们皆是默不作声,再无人为他求情。</p>
没办法,谁让他年纪轻轻,仅靠着与孙策好友的关系,身上未有寸功却坐上了水军都督的位子。</p>
你说你智谋超群,为孙策开疆拓土也就罢了,众人自然也就服了你。</p>
可你偏偏是连战连败,使孙策损兵折将不说,现下连柴桑重镇也丢了。</p>
就这还想让众人替你求情?</p>
恐怕在场众将中,一多半人巴不得孙策斩了你才好。</p>
孙策紧咬牙关,剑柄握到咔咔作响,眼中已是血丝密布。</p>
许久之后。</p>
他一声无奈的长叹,还是松开了手。</p>
他终究是念着与周瑜的交情,在最后时刻强压下了杀意。</p>
“来人啊,送公瑾回城休息去吧。”</p>
孙策转过身去,不愿再正眼看周瑜一眼,无力的摆了摆手。</p>
“伯符…”</p>
周瑜抬起头来,看着孙策冷漠的背影,心如刀割一般的痛。</p>
孙策虽不杀他,却对他已是失望之极,连看都不看他一眼。</p>
这比杀了他还更令他难受。</p>
鲁肃却生恐周瑜说什么多余的话,激怒了孙策,忙是示意左右将周瑜扶走。</p>
孙策抬起头来,目光望向了柴桑方向,素来骄狂霸道的他,此刻眼神之中,隐然也闪过几分绝望。</p>
柴桑失陷的消息,很快遍传全军,虎林江东军上下,陷入一片震恐之中。</p>
…</p>
两天后,府堂内。</p>
江东众将们争论声此起彼伏,满堂弥漫着焦虑恐慌的气息。</p>
原因无他,就一个:</p>
兵打光了。</p>
当初为攻取荆州,孙策可是集结了四万大军,可以说是起倾国之兵而来。</p>
这四万人,说是孙策全部家底也不为过。</p>
鄂山一战,折损近两万兵马。</p>
柴桑城失陷,又折损了近一万多兵马。</p>
满打满算,孙策手头可用的精锐之师,只余下一万余人。</p>
而刘备的水陆大军,却有近五万之众。</p>
五万啊,五倍的兵力优势,你拿头来扛?</p>
当然你可以抽调江东各郡镇兵,可你的江东本就人心不服,全靠着你的武力镇压各方豪杰。</p>
你把镇兵都抽走了,江东顷刻间各郡皆反,你死的岂不是更快?</p>
至于招募新军,招是可以招,但短时间内根本来不及训练,就算招来了也是乌合之众。</p>
仅仅一万精锐,加上一帮乌合之众的新军,焉能是刘备五万精锐的对手?</p>
故绝大多数诸将,不少人主张放弃虎林,一路退回金陵。</p>
尔后集中现有兵力,依托于金陵城的坚固,背靠江东三郡据守不战。</p>
“江东三郡怨恨主公杀戮太甚,对主公本就人心不附,当初主公雄兵数万,兵威盛极之时,尚还心存畏惧不敢有异动。”</p>
“一旦主公败退金陵,令刘备大军兵临江东,恐怕一夜之间,江东各方豪杰便要群起倒戈。”</p>
“介时人心皆向刘备,主公只凭一万兵马,如何守得住金陵?”</p>
一位国字脸的中年文士,沉声否定了退守金陵之计。</p>
那文士,正是江东文臣之首张昭。</p>
柴桑一战,其子张承陨命,闻讯后的张昭大为震惊,遂向孙权请命,星夜兼程赶来了虎林。</p>
孙策眉头一皱,此时他才意识到,自己当初平定江东时,杀人如麻是杀得痛快了,种下的恶果今日终于是显现了出来。</p>
当初你杀人杀得有多痛快,如今人家江东人,就能背叛你就背叛的多干脆。</p>
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嘛。</p>
什么叫自食恶果,孙策总算是体会到了。</p>
“坚守虎林也不可行。”</p>
“我军兵少,倘若坚守虎林,势必会被刘备五万大军包围。”</p>
“主公身系江东存亡,如此千金之躯,倘若身陷于孤城之中生死不知,则江东必人心瓦解,不战而降!”</p>
沉吟良久的鲁肃,也是神色凝重的出声,否定了诸将坚守虎林,阻挡刘备进入江东的提议。</p>
众将的议论皆被否定,府堂内渐渐死寂下来。</p>
“子敬你说坚守虎林不行,子布你又说退守金陵也不行。”</p>
“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你们说我该怎么办?”</p>
孙策被激怒,满脸的焦躁,拍着案几冲着那二人抱怨道。</p>
这时。</p>
鲁肃深吸一口气,起身拱手道:</p>
“主公,肃以为,主公想保住江东这份基业,只有一条路可走了。”</p>
话音方落。</p>
张昭也站起身来,拱手正色道:</p>
“主公,昭也以为,主公想度过眼前难关,除了一条路外别无可选!”</p>
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