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 东南风起,来了就别走了!我血洗荆
堂燕归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1章 东南风起,来了就别走了!我血洗荆,三国:卧龙姐夫,忽悠刘备抢荆州,堂燕归来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东南风起,来了就别走了!我血洗荆
东南风起,来了就别走了!我血洗荆州,你们抢钱抢粮抢女人!</p>
惊喜是惊喜,足足等了半个月,黄盖终于要来诈降了。</p>
茫然则是茫然为何突然之间,萧方毫无征兆的就断定,黄盖会在今晚前来诈降。</p>
“军师何以笃定,黄盖会在今晚前来诈降?”</p>
刘备遂问出了心中所疑。</p>
“因为东南风已起。”</p>
萧方酒杯举起,指向了头顶飞舞的将旗。</p>
“东南风?”</p>
刘备抬起头来,看向飞舞的旗帜,一时却未能领悟到萧方言外之意。</p>
诸葛亮和徐庶二人,亦是抬头望天,心中咀嚼着萧方所说。</p>
这一次,却是徐庶眼中精光一闪,最先参透玄机。</p>
“欲用火攻,必借风势。”</p>
“所谓火借风势,风助火威,正是这个道理。”</p>
“尤其是这江上实施火攻,若无顺风之便,孙策的火船即使撞入我水营,也无法借助风势,将火势迅速蔓延开来。”</p>
“倘若他遇上西北风,火船被反吹回来,甚至还会反烧了自己!”</p>
“所以孙策欲用火攻,就必须要等东南风起!”</p>
“庶猜想,这应该便是萧军师,断定黄盖会在今晚前来诈降的原由。”</p>
徐庶先于诸葛亮一步,猜测出了萧方的深意。</p>
萧方微微点头。</p>
不愧是水镜三杰之一,资质虽略逊于诸葛亮,智计韬略却同样在突飞猛进,并非被诸葛亮一骑绝尘的甩开太远。</p>
刘备恍然大悟,点头赞道:</p>
“原来军师口中的天时,便是指这东南风。”</p>
“景略对我荆州地利了然于心,对这天时也是运用自如,当真非常人所及也。”</p>
当下老刘再无疑惑,遂密传号令,令水旱各营诸将,暗中做好应战准备。</p>
最后一抹余晖将要落山之时。</p>
一叶走舸由南岸而来,低调的驶抵北岸。</p>
华灯高挂时。</p>
阔别未久的诸葛瑾,再次站在了大帐之中。</p>
“子瑜此番前来,该不会是那黄公覆,要在今晚前来归降吧?”</p>
刘备一见面,未等诸葛瑾开口,便先点破了他此行来意。</p>
诸葛瑾吃了一惊,奇道:</p>
“刘使君是如何猜到,瑾此番前来,正是为公覆老将军今晚归降而来。”</p>
刘备笑了,叹服的目光,斜望了萧方一眼。</p>
对岸的每一步,都分毫不差的在萧方的掌握之中。</p>
磨磨蹭蹭半个来月不肯来归,这东南风一起,黄盖果然就来投奔,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,还能是什么。</p>
“景略说了,东南风起,便是黄公覆来归之时。”</p>
“故而备才有此一问。”</p>
刘备这话倒也坦诚,并没有糊弄诸葛瑾。</p>
诸葛瑾却是一愣,眼中满是雾水,全然听不明白刘备话中深意。</p>
这东南风起,跟黄盖来降,怎么就扯上了关系?</p>
见得诸葛瑾这副懵懂模样,诸葛亮彻底如释重负,确定自家兄长是被孙策当枪使了,并没有站到老刘的对立面,参与了周瑜这惊天布局。</p>
“主公已经等候黄盖多时!”</p>
“兄长既然来了,就不要走了,随主公温一杯酒,坐等黄盖前来吧。”</p>
萧方笑呵呵的召呼起了自家大舅哥。</p>
身旁的诸葛亮,蓦然间明白过来,为何当初诸葛瑾回南岸时,萧方特意叮嘱,他日黄盖来降之时,务必要令诸葛瑾前来报信。</p>
原来,这是萧方提前为诸葛瑾布下的脱身之计呀。</p>
“姐夫当真是深谋远虑,若非如此,到时黄盖诈降败露,兄长还留在南岸,岂非被孙策牵怒,遭其毒手?”</p>
诸葛亮想明白了这一节,心中暗松一口气。</p>
至于诸葛瑾,却从萧方的话中,听出了不一样的意味。</p>
萧方直呼了黄盖之名,这显然是对黄盖的一种不尊重。</p>
再看刘备的态度,以及弟弟诸葛亮的神情,似乎也有种莫名的奇怪感觉。</p>
一股不祥的预感,笼罩在了诸葛瑾心头。</p>
…</p>
入夜,南岸水营。</p>
四万余江东水军,已悉数登船。</p>
东南风正急,风中弥漫着浓浓的杀气。</p>
每一名江东军士卒,都感觉到了今晚的不同寻常,莫名的热血沸腾起来。</p>
孙策与周瑜披甲执剑,两张年轻的脸上,燃烧着志在必得之色,审视着即将倾巢而出的四万将士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