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蜂窝煤和酱油
肥鸟先行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25章 蜂窝煤和酱油,妻子和闺蜜相处影响到家庭,肥鸟先行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小宏子,那些工坊铺子能挣钱吗?”</p>
张宏低着头说道:</p>
“仆臣倒是听内承运库的办事太监说过,这京师的工坊铺子也分成几种。”</p>
“那些位置好的,赚钱的产业,都是不愁租的。”</p>
“但是空置的那些,基本上也都是些位置不好,或者不赚钱的产业。”</p>
皇室在京师中自然有皇产。</p>
张宏没说的是,这些赚钱的皇产,基本上都是宫里的大太监、勋贵、外戚给瓜分了。</p>
比如小胖钧的外公,也就是李贵妃的父亲武清伯李伟,就占着好几处皇室的产业。</p>
苏泽其实在信中也说的很清楚了,这些旧的利益团体,不是现在的太子能碰的。</p>
所以苏泽建议的是,太子索要那些不赚钱,偏僻落后的工坊,然后利用这些赚钱。</p>
当然,苏泽这位老师,也给学生了支了招。</p>
苏泽在信中给了三种工坊。</p>
。</p>
文章的内容是心学泰州派的一些理论,也就是“日用之道”、“良知自成”这一套,算是比较正统的泰州学派说法。</p>
文章的署名作者是“大洲”,只要稍微消息灵通的人,都是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当朝内阁辅臣赵贞吉了。</p>
这个庄稼汉如此点评当朝宰辅的文章,法严和尚怎么能不冒汗。</p>
庄稼汉又说道:</p>
“哎,大洲先生也有难处,他如今位居高位,一些话也不方便说了。”</p>
“但这报纸也办得好,大洲这文章,用作我泰州王学入门的正好。”</p>
法严和尚一言不发,因为有些话眼前的庄稼汉能说,他是万万不能说的。</p>
这个庄稼汉名叫何心隐,也是泰州王学的传人,在辈分上,他师从王艮的弟子颜钧,算是赵贞吉的同门师侄。</p>
同样是王艮弟子,颜钧这一脉的主张比赵贞吉更加激进。</p>
颜均继承了王艮学术中的平民属性,将王艮的“大成学”衍化为自己的“大中学”。</p>
所谓“大中学”即其所谓“大学中庸”之学。</p>
颜钧的“大中学”宣传“急救人心”的道德救世思想,大中学是平民儒学重在如何“做人”、“救世”。</p>
所以颜钧这一派,比起其他学派更加强调入世。</p>
颜钧就曾经参加过?”</p>
法严方丈愣了一下,您的那些文章?</p>
报馆有几个脑袋,也不敢发您的文章啊?</p>
法严方丈只能说道:</p>
“大概要等何君做到阁老,才能发文吧。”</p>
“哈哈哈哈。”</p>
何心隐也随着大笑起来,他也知道自己那些学说,是别想要的公开发表了。</p>
但是不能公开发表,但是不代表不能私下传啊?</p>
京师的讲学气氛已经烘托起来了,何心隐留在京师,也有传播自己思想的想法。</p>
——</p>
而随着这份报纸的出版,高拱家中烛火通明,文选郎张四维在内的,高拱的得意门生们,都在反复阅读赵贞吉的文章。</p>
高拱手书“经学致用”挂在书房正中,手里提着毛笔,原本散乱的思路,在众弟子群策群力下,逐渐变成了完整的文章。</p>
等到高拱写完,他满意的看着文章,对着张四维说道:</p>
“明日一早,就将这篇文章送到报馆!”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