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9章 狂热的汉军们!愿为驸马效死!
波西米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09章 狂热的汉军们!愿为驸马效死!,篡蒙:我岳父是成吉思汗,波西米鸦,御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109章 狂热的汉军们!愿为驸马效死!
汉军八旗的军官们,也非常满意。</p>
那些十户、百户,之前大都是普通农民,现在收入是能解决基本温饱的农民的六倍和十五倍。</p>
这是什么概念?</p>
是他们之前收入的十倍到三十倍!</p>
相当于现代人之前还月入一千,每天回家要面对父母的长吁短叹和妻子的白眼。结果,换了家公司,直接月入两万了,成为高收入人士了。那是什么滋味?在家人面前,又是什么感觉?真是想想都激动!</p>
到了千户、万户这个阶层,就有些差异了。</p>
比如张柔、严实这种的,凭威信成为乡间大豪的人,以前也就是过得比中等农民好过一点。</p>
难道他们就不想让妻子穿金戴银?</p>
难道他们就不想父母颐养天年?</p>
难道他们就不想孩子顿顿有肉吃?</p>
不是不想,更不是不爱钱,或者没有弄钱的手段。只是这些人心中的底线比寻常百姓还高,才没什么家产。</p>
现在一下子成了大地主,而且这家财是官府赏赐的,是官府根据自己的职位发放的,光明正大之极。他们现在的心情,真是无比舒畅。</p>
郭宝玉、史天倪等人,又与严实和张柔等人不同。</p>
郭宝玉,世袭汾阳郡公,家族百十年的经营,家产早就在三十万亩地以上了。如今投了蒙古,金国恢复失地后,这些土地肯定会被没收。在老家修的园林,豪华宅院,也全都没了。</p>
史天倪家是永清大豪,能随随便便拿出八万石粮食救灾,还养着八百私兵,家产没有二十万亩也差不了多少。</p>
其他千户们,也有很多是乡间拥有私兵的土豪,或者干脆就是当地的县令、县尉。</p>
其实赵朔分给他们分的土地,远不及他们的损失。要知道,河北平原的地,粮食产量至少要比抚、昌、桓三州的地高一倍,甚至两三倍三四倍都有可能。</p>
不过,这才哪到哪啊?</p>
他们自然选择了投蒙古,自然是目光长远之人。</p>
这还没一年呢,赵朔就给他们弥补了这么大的损失,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。</p>
另外,还有攻破中都后的巨额分红呢!</p>
这几个千户、万户分的财物、女子,如果都换算成银子,是三百六十万两银子。</p>
史天倪一个人的分红,就超过了二十万两。</p>
这又是一大笔的收入。</p>
虽然依旧不能弥补史家的损失,但也差不了太多。</p>
而如果不投蒙古呢?蒙古军迟早会战胜金国,他们的的土地能保得住?</p>
怎么算怎么是赚的。</p>
而且,以后这仗还有的打呢!</p>
何愁没有加官进爵发大财的机会?</p>
当然了,如果打不好仗,那就全完了。</p>
对于千户以上的八旗军官,赵朔定下了五等赏罚制度。每战之后,由赵朔、八旗万户、蒙古千户、以及军法官抹赤别都温共同评定。</p>
一场损兵折将的大败仗打下来,别说什么加官进爵发大财了,就是直接斩首都不是什么稀罕事,所赐的土地也会全部收回,只会保留他们的宅院和浮财。</p>
什么?太严苛了?</p>
这已经是对高级军官优待过后的结果。</p>
对于千户以下的军官,则更加严苛。</p>
百户如果没有上级命令无故撤退,直接斩百户长,家产全部没收,妻子贬为奴隶。</p>
百户长战死,麾下士兵抢回尸体,则全部编入入敢死营,没收全部财产。</p>
敢死营在全军地位最低,下次冲锋或者攻城的序列,比巴鲁营还靠前。他们唯有立下战功之后,才能重新加入汉军八旗,酌情返还财产。</p>
如果没有抢回百户长的尸体,则全部斩杀,没收全部财产。</p>
如果普通士兵在战场上贪生怕死,则不但将其处斩、家产全部没收,而且妻子贬为奴隶。</p>
如果普通士兵奋勇作战,战死沙场,则妻子土地都会为他们留着。</p>
如果家中没有儿子,这些土地会回收一半,剩余的一半会一直保留到他们的妻子去世。如果妻子去世过早,会保留至女儿十八岁。</p>
如果有一个儿子,则必须在成丁后的五年内,通过官府组织的考试,才能继续拥有这些土地,否则这些土地会被收回去。如果有多个儿子,长子未能在成丁五年后通过官府的测试,土地也会被收回去。那些年纪小的儿子,可以在成丁三年内,向官府提出申请,加入八旗,重新获得土地。</p>
因为战争中的伤残而退役者,待遇为在职时的一半,直至其去世。如果去世过早,会保留至最小的子女十五岁。</p>
因为自身的疾病,或者年老体衰而退役者,待遇降低至三分之一,直至其去世。如果去世过早,会保留至最小的子女十五岁。</p>
这是什么?</p>
伤残战死的抚恤,和养老的待遇啊!</p>
对普通士兵的这般待遇,就算往前数一千年一万年,臭丘八们也没享受过!</p>
甚至于,别说普通士兵了,就算金国的县令,也只有少数人能担任“祠禄官”,年老之后只拿钱不干活。</p>
普通士兵眼中,家乡的县太爷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。</p>
想想自己在退休后的待遇,比家乡的县太爷还高,士兵们岂能不激动异常?</p>
规定传达之日,抚、桓、昌三州内,不断响起“愿为驸马效死”的欢呼声。</p>
赵朔无论走到哪里,士兵们都是大礼参拜,声音洪亮,目光狂热,充满了爱戴和效忠。</p>
这也正是赵朔的目的。</p>
他之所以如此大方,绝不是为了保障人权,而是最大程度强化汉军八旗的战斗力。</p>
良家子为什么战斗力强?</p>
就是因为有妻有子,成为了他们的软肋。</p>
赵朔给汉军八旗这么丰厚的待遇,就是为了让他们有钱有地有妻有子,浑身上下都是软肋,彻底绑在赵朔的战车上。</p>
如此以来,形势不利时,这些八旗兵当场战死是最好的选择。</p>
当然了,对于千户以下的官兵,赵朔在战时的赏赐也是很重的。</p>
除了战时分战利品之外,还有完善的晋升通道。</p>
清朝的八旗,是从最底层的阿哈(奴隶),到努尔哈赤本人,分成了二十四个等级,也叫二十四个前程。根据所立的军功,可以提升等级。</p>
后世的电影电视剧中,“赏半个前程”,说的就是这个。</p>
赵朔干脆,将从普通官兵到千户,设立了士兵、副十户,十户、副百户、百户、副千户、千户,共六个前程。只要积攒够了前程数量,就能够升官。</p>
什么人立下什么功劳能获得多少前程,都有明确的规定。</p>
比如普通士兵,一战斩首三级,就是半个前程。斩首六级,就可以直接升副十户了。</p>
比如攻城先登,对于普通士兵和十户来说,是两个前程。</p>
一个普通士兵攻城先登,不仅能分很多战利品,还能直接升十户。十户同样,直接升百户。</p>
不过,百户再想升千户,就得先登三次,才能获得一个前程,升为千户。千户以上,则是赵朔主持的军功凭议,是另外一套计算方法。</p>
比如困守孤城超过一个月。千户以下,不管有没有参与作战,统一加半个前程。然后,再根据所立的功劳大小,进行各种提拔赏赐。</p>
当然了,如果作战不利,则会拿前程来抵,甚至脑袋和家产都保不住。</p>
总而言之,赵朔对汉军八旗的管理,既有重赏又有重罚,务必将汉军八旗建成一支闻战则喜的虎狼之师。</p>
待三个月后,八旗全部安置好,对各种军功赏罚制度也进行了充分的宣讲,赵朔也彻底收买了所有八旗汉军的心。</p>
然后,赵朔来到了桓州牧监。</p>
牧监的那四千户两万来人,其实叫“牧民”并不准确,准确地应该叫“牧户”或者“牧奴”。</p>
他们和金中都那些“匠户”一样,没有人身自由,专门为金国朝廷放牧。日常需要的衣料、粮食,都是官府供应。牧场,以及牧场里的牲畜自然也不是他们的私产,而是金国官府所有。</p>
如今全成了赵朔的了。</p>
现在桓州牧监,只剩下七万四千多匹马,六万头牛,以及十七万只羊。</p>
这还是多得呢。</p>
抚州、昌州不是赵朔攻打下来的,那些牲畜已经成了其他贵人的战利品,全部被拉走。</p>
赵朔这才发现,自己之前估计的有些乐观了,恐怕两三年内,抚昌桓三州的牧监,都需要他的贴补。尤其是第一年,估计三州农业税的三成,得贴补到这三州的牧监里。</p>
不过没关系,来日方长嘛。</p>
当初金海陵王南征宋国失败之后,全国牧监内只剩下了一千匹左右的战马,还有九十匹骆驼。但仅仅过了二十六年,就达到了马四十七万匹,牛十三万头,羊四十七万只。</p>
现在赵朔的起点,比那时候的金国强多了。</p>
赵朔估计,如果好好经营,三州牧监用不了五年,就能恢复旧观。</p>
金国在三州牧监内能养这么多匹马,说明他们为牧监定的各种规矩是非常科学的,赵朔并不准备进行大的改动。</p>
他只是调了两百多人,去呼伦贝尔赵朔所建繁育优良战马的牧场,和那边交流经验,然后再看看这两边的牧场有什么规矩是需要变动的。</p>
另外,赵朔安抚了一下桓州牧监的人心,让他们把一半的牲畜,送到抚州、昌州去。并且承诺,这些官员、牧户的待遇,金国朝廷怎么给他就怎么给,不会打半点折扣。</p>
如果干的好了,还会给予奖励。</p>
非但如此,赵朔还给桓州的那些“牧户”们,画了一个大饼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